第51章 學生“早戀”的預防和疏導(2 / 2)

正如人的健康一樣,要想加強抵抗力,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身體基礎,其次還需“接種”,提高免疫力。對於學生們而言,一個充滿著蓬勃的朝氣,同學之間相互友愛的優良校風和班集體比良好的身體更為重要。生活在這樣的集體裏麵,他們感受到充實,感到有意義,處處感到溫暖。全校應努力形成一個團結友愛的局麵,提倡男女同學間發展一種兄弟姐妹般的純真友誼,學生們在生活上互幫互助,這樣有利於學生良好性格和個性的形成。

(5)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教師要做學生們的知心好友,和學生之間心貼心。這一點很重要,是教師開展工作的基礎和關鍵。試想一下:一個教師,學生有困難不找你,有問題不找你,有心事不告訴你,班級工作是否能搞得好是很難想象的。教師充當學生們的良師益友能夠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各種情況,能夠在事件處於萌芽狀態之時給予及時的處理;能夠使班幹部、同學們以你為核心,師生間有較強的凝聚力,班裏的同學能團結協作。處在這樣的集體中,任何事情都能很好的解決。老師取得學生的信任是最重要的,有利於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的情況,快速反應,開展有針對性教育,使不良苗頭得到抑止,有“早戀”苗頭的學生得到教育、挽救。

(6)得當地運用“異性效應”

教師經常地、有意識地組織異性學生間互相幫助學習,編排座位時注意男女生的搭配,安排班幹部時考慮男女生的比例和配合。教師在學校開展的或者是班集體開展的活動中,要有意識的注意男女之間的配合,為男女同學多製造一些接觸的機會,這樣做有利於將中小學生進入青春期之後產生的煩惱以及對異性產生的神秘感消除,使男女同學之間保持一種正常的同學之間的友誼。經常性開展異性同學間的互幫互助活動,並使之成為一種風氣,有利於形成良好的校風、班風。得當地運用“異性效應”,不僅能成為預防和克服學生“早戀”心理的有效手段,還會給班級管理帶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早戀”心理的疏導

所謂疏導就是對學生的思想情緒進行疏導和調整。當學生出現“早戀”時要耐心地做說服工作;要耐心傾聽學生的訴說,信任他們,理解他們;要了解“早戀”的心理特征:神秘、奇妙、熱烈而又脆弱、敏感。

在實際的“疏導”教育中,教師要把握下列三條原則:

(1)要摸清底細,心中有數

學生發展早戀的情況是比較複雜的。有的是相互喜歡,相互學習;有的是相互愛慕,往來一般;有的談情說愛,如膠似漆,有個別缺乏自控能力的學生發生了越軌的行為。

(2)要分清情況,區別對待

對於以上的前三種情況應給予正確的疏導,及時進行性道德教育。同時要注意他們容易衝動的特點,要疏導他們明智地對待自己,理智地對待他人,把精力放在求知識、學本領上,並懂得兩性的道德規範。千萬不要形成對立的情緒,不然的話,教師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勞無功的。對有越軌行為的學生,要明確指出這是不道德的,對己對人都有危害,並要求他們立即糾正,不許重犯。

(3)講究正確引導,切忌粗暴壓製,迫使他們屈從

教師要善於及時發現此種現象的苗頭,並且抓住時機進行細致地關懷,教師對個別學生進行疏導是工作中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有些學生(特別是女生)比較早熟,容易產生“早戀”。但是,這種早戀由於年齡的關係,大多具有偶然性、狀態的朦朧性、對象的多變性、分手的幹脆性等特點。他們彼此間的接近,大多出於座位相鄰、性格相近、愛好相同、情趣相投等緣故,還有的是外貌的吸引、為求知音等緣故。身為教師要善於觀察,善於將時機抓好。一般說來,有早戀現象的學生,由於興奮、緊張、恐懼,加上精力的消耗,總有一些反常的表現,如注意力分散、沉思、委靡不振等。有一些家長當得知子女早戀的時候,會采取一些簡單粗暴的方式,那樣容易對孩子的獨立人格和自尊心造成損傷,令孩子感到自己沒有受到尊重,會產生一些逆反的心理;有的由此自暴自棄,越陷越深;有的則從“地上”轉入“地下”,變為秘密行動;有的雙雙出走,避開父母;有的消極厭世,甚至輕生。要及時發現這些現象,與家長一起做好引導工作。在如今商品經濟發達的社會裏,解決學生早戀的問題已經刻不容緩,學生早戀的危害以及所產生的副作用人們早已所知,小則會對學生的個人前途和幸福造成影響,大則會關係到我們社會的安寧甚至是祖國的未來,教師唯有深入到學生當中,以誠相待,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設想,用自己的愛心感化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要相信一定能夠將學生早戀的問題處理好,讓中小學生得以健康的成長,並且安全地到達自己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