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學生“早戀”的預防和疏導(1 / 2)

教師要將中小學生“早戀”的問題處理好,就應提前做好學生早戀的預防和疏導的工作。“防”勝於“疏”,“疏”是不得已的措施,是補救措施,“防”的意義遠遠大於“疏”。“預防”工作做好,就可以避免學生誤入歧途,免受精神和心靈上的創傷。

中小學生正處在性生理不斷萌發和逐漸走向成熟的一個階段,從而引起的性心理上的變化也令不少學生感到很苦惱。特別是有些青少年學生受到某些不良因素的侵襲,則很容易受到不良性意識的誘惑。有的學生看了有關異性生理的書刊,由此浮想聯翩;有的男生為博得女同學的好感,熱衷於扮演“保護人”角色,顯示自己的“英雄氣概”;有一些女生會因為自己月經來潮,在經過一係列驚喜、羞澀、彷徨的心理變化之後,便萌發出一種很朦朧的渴望交友的心理。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到學生由於進入青春期,不但產生了青春期的新奇感,甚至產生了生理衝動與體驗欲望,他們開始注意異性,親近異性,容易產生愛慕和追求的情感,出現了一係列的心理變化。

中小學生麵對著燈紅酒綠的誘惑,影視劇中激情的刺激,小說的露骨渲染以及某些成年人在大庭廣眾之下不檢點行為等一係列負麵的影響,形成了生理上的早熟。男生和女生因為座位臨近,或者是性格上比較相似,或者是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情趣相投等各種原因,還有的是因為外貌上的吸引,彼此之間接觸的時間比較長,很容易產生中學生“早戀”現象。

中小學生的“早戀”現象,往往從互相接近交談,到遞紙條、寫信,“互相傾慕”,進而發展到兩人密切往來,結伴遊玩,暗中幽會等,個別甚至發展到不堪設想的嚴重行為。

身為一名教師,首先應當充分地認識到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要及時拋出自己手中堅實的纜繩,將這些迷失方向的小船係住;架起溫馨的小橋,把豆蔻年華的心從春天過渡到夏天。通過各種渠道對學生進行性生理、性心理和人生觀的教育,並使知識成為學生抵抗不良影響的抗體、奮發向上的動力,從而幫助青少年學生預防“早戀”現象,順利度過青春期。

“早戀”心理的預防

教師首先要清楚,學生早戀並不是洪水猛獸,不需要驚慌失措,更沒有必要大呼小叫地采取一些“專政”的手段進行打壓。“早戀”現象的出現,固然離不開社會、家庭因素,但更離不開心理、思想因素。為此,解決學生的“早戀”問題應著重從心理、思想因素入手,去了解情況,和學生溝通,理解學生;與此同時,也要讓學生能夠對你表示信任,讓他們感覺到你對他們的愛護。這樣,用耐心、愛心去化解學生心中的堅冰,問題才能得到較為妥善的解決。正如名師丁有寬說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正是因為教師是付出愛心的職業,才會令教師變得神聖和偉大!

要想處理好中小學生的“早戀”問題,就應提前做好“預防”和“疏導”工作。“防”勝於“疏”,“疏”是不得已的措施,是補救措施,“防”的意義遠遠大於“疏”。教師如果能將預防工作做好的話,就能夠避免學生誤入歧途,讓學生免受精神上和生理上的雙重創傷。

“早戀”的預防,應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開展好中小學生的青春期教育

對中小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注意做到不渲染、不描述、不庸俗,使學生了解青春期生理變化的必要知識,消除“神秘感”,並認識“早戀”的危害。

(2)加強青春、理想、前途教育和法製教育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青春期知識教育的同時,要根據青少年正處於頭腦興奮,記憶力強,易於接受新鮮事物,並且精力很充沛等特點,對學生進行一些青春期理想前途的教育,進行學生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的“五自”教育以及法製教育。使他們認識到:人生最要緊的隻有幾步,特別是年輕的時候。學生應利用青春期這一有利時機,刻苦、努力地掌握文化知識,為參加祖國四個現代化建設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3)引導學生培養健康、高尚的情操

教師還可以利用開班會,團組織活動,組織學生開展第二課堂,將學生充沛的精力向正當、高尚的各種知識上麵引導。要形成一種健康的環境和正確的輿論,使學生各種朦朧的感情得到約束和自製,對抵製社會上的一些不良影響,如不健康小報、書畫、錄像等,也有很好的作用。掃除青少年成長的阻礙,除了進行一般的人生觀、青春期性教育外,有兩點必須予以重視:一是開展青少年學生應該怎樣正常交往的教育;二是在學生中間開展高尚情操教育,鼓勵青少年學生專心致誌、勤奮努力地學習,鼓勵學生們經常要參加一些健康、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將他們產生的性興奮轉移開來,增強他們的智力水平以及自製的能力。

(4)努力建設一個嚴肅活潑、積極向上的校風和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