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體會家庭的溫暖和幸福
家庭是一個孩子最初的成長環境和搖籃,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是孩子們最早建立的一種人際關係。父母的言行、態度和行為方式時時刻刻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教師要指導家長從以下幾個方麵改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①需要父母雙方注意加強自身修養。身為父母,應當盡量不要在孩子麵前表現出任何不良的情緒,避免在孩子麵前發生夫妻之間的爭吵。爭取改善夫妻關係,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②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接觸和交流。既可以與孩子談學習的事,也可以與孩子談社會生活中的小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表揚孩子,多給孩子一些讚美和肯定。當孩子態度冷漠時,要有足夠的耐心,千萬不要一味地訓斥,不要使他產生厭煩情緒。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家務勞動,為孩子提供一些與他人交流、接觸的機會,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邀請他的小夥伴來家裏做客。
③還需要有意識地鍛煉孩子。例如家長可以讓孩子替自己到街上去買一袋鹽或者是讓孩子到樓下替自己把報紙取回來等等。但不要過分增加孩子的壓力,不要強迫孩子在客人麵前表現。而且,不要隨隨便便地給孩子貼標簽,比如說“這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他就喜歡一個人待在屋子裏”等等。這些評價對於孩子而言,可能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暗示,強化了孩子對自己性格的一些認識,以至於孩子以後變得更加不願意多說話,不願意多交往。最後,還要使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利用星期天或假期,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可以帶他們到公園裏玩玩,到書店看看有什麼新書,或者帶他們出去爬爬山。借以豐富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拓展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開朗的性格。要讓孩子們在同其他人的接觸中,在與同伴之間的交往中,享受到生活和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進而不斷提高孩子積極愉快的情緒。
總之,對天生內向、喜歡獨處的孩子,我們不要輕易給他帶上孤獨的帽子,獨處並不一定孤獨。所以教師要對那些獨處的孩子表示尊重,喜歡獨處、不愛交往並不一定是孩子身上的缺點,倘若孩子能夠在清靜中做到怡然自得,也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但對於內心真正孤獨的孩子來說,教師則要積極地引導,恰當地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讓他們的心更火熱一些,行動更積極一些,態度更樂觀一些。隻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上便不會再有孤獨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