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說過:“隻有真實的讚美才最打動人的心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懂得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細心地觀察和認真地揣摩,當學生取得進步和優異的成績,或者是學生身上有獨特的閃光點時,要及時給予學生實事求是地表揚。
獲得別人的欣賞和讚美是人們共同的心理需求。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讚美能夠給予學生一種愉快的動力,一種積極向上的自信,讓學生們的潛能像火山一樣得以爆發。
成長過程中的學生,需要教師對他們的優點、成功、進步進行讚美。一句小小的讚美的話,不但能幫助學生培養自信心,還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讓學生從軟弱走向堅強,從懶散走向勤奮,從失敗走向成功。當然了,教師給學生的讚美隻能是真誠的、恰如其分的。真實的才是真正高尚、有益的,也才能打動學生的內心。
正如一位哲人說過:“隻有真實的讚美才最打動人的心靈。”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細心觀察,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於他們取得的成績、進步以及獨具特色的閃光之處,都要予以實事求是的讚美。
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在他的研究中發現:“在人類的本性中,最為深切的渴求是希望能夠受到讚美。”作為成長中的學生,更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讚賞。對學生進行讚賞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受到鼓舞。但有時有些學生對於讚賞卻表現得麵無表情,波瀾不驚;有些學生變得驕傲自大,停滯不前;甚至有的學生還會對老師產生一種“憎惡感”。其實,這與老師的讚美方式不無關係。
有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讚賞的時候,不是很注意讚賞的方式和語言,對學生的讚賞總是過度和不實事求是。他們喜歡使用“你太棒了!”“你太聰明了!”等語言對學生進行讚賞。但這樣的讚賞往往誇大、含糊,讓學生感覺空洞、不切實際,不但起不到讚賞學生的作用,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心理,並提出疑問:“我的優點在哪?”“我的進步在哪?”覺得老師不負責任,從而影響師生之間的和諧關係。教師在讚美學生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對學生的一些細節進行讚賞,要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真的是看到了自己的進步,與他們分享了成功,讓學生們感受到教師給予自己的真切的關懷和關注。
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的讚美要明確地指出哪些地方使他們感到滿意,要具體。教師的讚美越具體,學生對好的行為就越清楚,強化這些行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教師給學生的讚美不切實際的話,非但不能起到對學生進行鼓勵的作用,還會令學生們變得驕傲自大,不能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和認識,甚至還會將自己迷失。在讚賞學生的過程中,教師應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學生的進步和閃光點進行務實求真地肯定和讚賞,而不應為了鼓勵學生的信心和勇氣而進行“善意的欺騙”,那樣隻會弄巧成拙,傷害學生的自尊和熱情。
在整個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教師對學生的讚美變得不切實際,甚至師生關係緊張?
(1)教育中缺少愛
教育家夏丏尊曾經這樣說過:“如果缺乏愛的話,那就不會有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如果沒有教師的愛做基礎,教師就發現不了學生中真、善、美的東西,這樣讚美就失去了基礎,從而變成蒼白無力的恭維、討好,從而失去了讚美的效應。
(2)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教師在對學生的讚揚過程中總是會將目光放在那些學生早已習以為常的優點上麵,卻未能發現學生身上一些鮮為人知的長處,導致學生對教師的讚美沒有任何的感覺,根本無法觸動學生的情感。
(3)讚美的詞語泛泛而談
有些教師讚揚學生時,喜歡以點蓋麵,用一些“你真聰明!”“你真棒!”等語言,這樣不但達不到鼓勵學生的效果,還會讓學生覺得老師不負責任,隻是用一些表揚敷衍了事。甚至還有一些教師在讚美學生的時候言過其實,在學生的眼裏這甚至是一種挖苦、奚落和諷刺,令學生感到很難堪,導致師生之間的關係越發緊張。
(4)教育中的“暈輪效應”
在教育過程中,少數老師會產生表揚中的“暈輪效應”。“暈輪效應”很容易讓一個人對其他人產生一種很好的印象,導致認為他人的全部都是很好的。在教育過程中,因為好學生學習好,便把他們說得毫無缺點,使他們產生盲目的優越感,滿足現狀,對讚賞滿不在乎。而後進生卻因為被教師忽視,而喪失前進的熱情和信心。
在教學的過程中,並不是教師的每一句讚美都能夠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也並不是每一句表揚都能將學生的內心打動。教師在讚賞學生時,一定要注意讚賞學生的方式,讓讚賞做到實事求是、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