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是完整的人,具備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具有完整的精神世界和豐富的精神生活。同時,每一個個體又都具有其特殊性,所謂“天下沒有同一片樹葉”,每一片樹葉都是一道風景。(2)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過程都是一個成熟的過程,正如人類的成長過程一樣,增知、長識、完善都是由淺入深,一步一步進行的。(3)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於教師意識之外的個體。從哲學的觀點看,他是不依賴教師的意誌的客觀存在。學生不是彈簧,可以隨意伸縮;也不是藤條,可以任意彎曲。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個具有發展潛力的人。是管理的主體,而不僅僅是管理的對象;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傳教的對象。隻有這樣的換位意識,我們才能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我們才能寬容學生、尊重學生。
在與同事、領導、家長的交往時,也要進行換位思考。我們經常埋怨學校領導的決策和措施是如何不考慮教師的感受和壓力,所以導致對領導的心理對抗,影響與領導的團結合作。實際上我們隻要換位思考,轉換角色,把自己置於學校領導這一角色來思考,自己在領導這個崗位會采取什麼措施、做出何種決策,這樣自己就自然能理解領導的用意和難處,自己的心裏就容易平衡,就會加強與領導的溝通與合作,自己會心悅誠服地接受任務,並愉快地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這樣你就會逐漸獲得認同感和幸福感。
開展多層次的合作
學校教師之間的合作
本校教師尤其是同級學科教師,應多進行合作。對於同一課題的文章,教師的理解、處理,選擇的教學方式,以及整體的設計等方麵的差異也是很大的。這種差異為教師間開展合作性的教學活動提供了基礎。這種合作途徑可以通過同伴互相輔導、求證,小課題合作研究等達到目的,還可以聚焦某個教學目標任務,把完成同一教學任務而采取的各種不同的方法和方式進行對比,不斷地改進設計和選擇教學活動,評估學生的學習成績,反思課堂教學的所得與所失。
開展與本校教師之間的合作,要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關係。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係,一般需要堅持三條原則:一是互相尊重。既要尊重與自己感情較好、觀點相近的同事,也要尊重與自己聯係較少、觀點相左的同事,要注意克服自傲、妒忌的心態。當與同事發生矛盾衝突時,要寬容大度,虛懷若穀。二是優勢互補,教師之間的交往應充分挖掘互補功能,使教師在互相交往中實現思想上的互助、信息上的互換、情感上的融合和知識上的整合,以提高整個隊伍的專業化水平。三是情感互動,在互動中爭取每個人價值的最大實現,從而在整個教師群體中,形成互相欣賞和促進、互相關心和幫助、互相競爭和合作的交往氛圍。
與其他教師建立良好的同事關係,我們可以嚐試著從以下一些方麵來努力:
(1)主動開發、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使你有更多的渠道和機會與更多的同事接近和交往;(2)與其他教師進行學習和教學上的爭辯,但掌握好爭辯的分寸,避免使用過激和尖刻的語言;(3)表現友好相處的願望,學會“雪中送炭”,在關鍵時刻送上溫暖,表達你的關切之心;(4)遇事設身處地替人著想,及時、妥善地處理矛盾,遇到矛盾學會退讓、等待、迂回,適可而止,給對方留點退讓的餘地;(5)不在別人背後說三道四,不傳播各種小道消息;尊重他人的“私人秘密”;(6)學習文明的交往禮儀,遇見同事主動打招呼,靈活運用禮貌用語;(7)經常做一些有益的反思,促進同事間的和諧交往。
城鄉教師之間的合作
這種合作在現在的教育界中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也是我們應該大力提倡的。因為城鄉之間畢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這種差異恰恰是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的教育教學資源。城市相對於農村來說,在信息溝通、觀念更新等方麵占了絕對優勢。而農村也有諸如樸實、求真等優勢,這兩種優勢互補,能較快地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與發展,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加速進行和深入開展。現在部分地區和學校在這方麵做得較好,相對來講,有的學校還是比較孤立和封閉的。這種合作途徑不應停留在對某節優質課的表麵的、匆忙的分析總結,然後將其作為榜樣和可以照搬的死板公式。我們可以通過把彼此的教學經驗,所采取的教學方法進行對比,分析不恰當的或者錯誤的教學方式,把正確的、比較完善的加以對比,充分地利用每一次合作,激發教師思考、探究、創新,甚至可以通過開展專題討論來尋求解決方案。
國內外教師的合作
這一種合作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匪夷所思,但隨著網絡的普及,出國考察的便利,外籍教師的輸入,這些有利因素都讓這種合作成為一種可能。雖然這種合作還停留在看某個專家拍攝的錄像上,但這種外國同行上課,外國資深教育專家輔導提高的模式,已為這種國內外教師合作的想法提供了雛形。教師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將大大拓寬我們的教育視野,促進教育改革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