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新課程的實施
新課程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校的管理方式和評價方式都發生了變革,教師的合作不僅變成可能和現實,而且更是一種工作必需。新課程的教育教學已經不是僅限於學校、教室、課堂、課程標準和課本的嚴格範圍之中,教師也不是僅限於三尺講台之內的高談闊論,而是需要立足學生的終身發展,著眼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去研究教材、指導教學,這就需要教師的合作,需要教師相互借鑒,共同探討,特別是在新課程中一些學生感興趣,對學生的發展有意義,而又超越教材的學習內容,給不給學生講,講多少,講到什麼程度,這都是過去不曾遇到的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需要我們的教師去實踐、探討、交流、合作。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合作也是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需要。新課程標準對知識掌握的要求雖然沒有過去教學大綱那樣具體、係統,但它卻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的要求。特別是發展性更是需要教師通過跨年級、跨學科的合作才能解決的問題。新教材更需要教師的合作,因為新教材注重的不是教參,不是現成的課時教案,而是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而這種實際情況的獲得需要多學科的交流、長時間的了解、近距離的觀察,在這中間,合作的意義尤為重要。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合作是學生學習的需要。過去教學中,過多的接受性學習,把學生看成是隻管接收知識的容器,注重的是我給了他多少,而較少考慮他實際學到了多少。在新課程條件下,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才是施教的前提,對這種興趣的了解、情況的掌握需要教師的合作。隨著學生的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的成分增大,學生的自我空間增大,自主意識增強,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這些都需要教師加強合作。
新課程倡導教師教學的個性化,一個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提高的過程,實際就是教師個人的教學反思、教師群體的相互借鑒合作以及個人的係統理論學習的過程。
三、團結合作的藝術
正確地進行教育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而是一個複雜和困難的任務……要點鑽研,要點機智,要點忍耐,要點自製。
——斯賓塞學會積極溝通與合作乃當今時代的基本主題,沒有一個人可以孤立地生存。合作意味著為了共同的目標,能積極地施予幫助,同時在必要時敞開自我,坦然接受別人的幫助。教師合作有利於學生學業水平的提高,有利於學校教育水平的改善與教育氛圍的提升,有利於教師職業人生的發展與完善。加強教師與學生、教師之間、教師與教育管理者、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團結合作,促進學校整體合作精神的形成。
換位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知道,生活中過多的本位、過多的自我中心必然會導致衝突。這些衝突可以通過換位得到很好的解決。在工作中、生活中,盡可能多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就可能同情別人、理解別人,而不至於過多地埋怨別人、誤解別人,包括學生、同事、領導和家長。生活中常說的“善解人意”,就是要善於換位思考。換位並不意味著他不知自己的存在,而是同時也知道別人需要什麼,並會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及時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無視別人的痛癢。換位思考是團結合作的重要內容,不能進行換位思考,也就不能與同事、學生、領導和家長團結合作。
我們在管理和教學時,應該有一種換位意識,把自己當做學生。有了換位意識,我們就可以重新定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