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用創造的態度去對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義上懂得工作的意義和享受工作的歡樂。”
今天,我們已經越來越多地意識到,我們的教育實踐不能僅止於簡單的知識技能教授,也不能簡單地對現成教育理論與實踐模式的照著搬來,而要更多地依賴於我們自身對教育學的參與性、創造性理解,來自於我們內心深處的鮮活理念與實踐智慧。當我們固守於我們既有的教育理念,甚至是極為有限的那些關於教育“大話”、“套話”、“老話”,而缺少智慧深邃的心靈撞擊時,我們的心底便很難滋生激勵我們自身的教育生活實踐的鮮活理念。
積極實踐
也許很多教師已經模模糊糊感覺到了時代的變化,感覺到了時代變化對教育和教師提出的挑戰。甚至,在很多情況下,他們都非常讚同創新教育,而且也意識到教師不應該滿足於做一名教書匠,而應該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水平,尤其要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當他們意識到這一切並準備走上教學創新之路時,一道現實而又嚴峻的路障粉碎了他們的美妙設想:我每天工作都這麼忙,哪有什麼時間去創新?
有調查顯示,教師的日平均工作時間為9.67小時,與8小時工作製相比高出1.67小時,而且事實上,在升學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教師實際的工作量遠遠超過了9.67小時。是啊,一位普通的教師每天的時間都被“自習”、“備課”、“上課”、“看作業”、“課外輔導”、“和學生談心”占滿了,每天應付這些事情就足夠焦頭爛額的了,哪有什麼時間去創新?還有接二連三的“考試”、不厭其煩地“排名次”、與自己工資、獎金和評職稱之間掛鉤的“升學率”比評,誰還有精力去創新?一天隻有24小時,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創新的時間從哪來?
“創新”並不是在教師原有工作內容和工作範圍之外增加的額外負擔,不是在上課、備課、看作業之外再安排專門的時間來搞創新,而是以創新的方式來開展課堂教學和處理日常事務。換而言之,我們所期待的不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後、之外來創新,而是以創新的方式來審視、看待和開展課堂教學,在教學、管理中創新,在創新中進行管理和教學。教師的工作≠管理+教學+……+創新,而是教師工作=管理創新+教學創新+……創新對於教師來說不是教學任務的增加,而是教學方式、工作方式的轉變。增加的不是教學負擔,而是教學效率。反過來說,如果不以創新的眼光來對待教學,教師永遠都會被一些重複性的、單調而又機械的瑣碎事物所牽絆,也就永遠沒有空閑的時間,而且永遠感覺到的是工作的辛苦,而不是樂趣。
概而言之,教師所麵對的教育對象千差萬別,教師所麵臨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態,教師所麵向的教育內容千變萬化,沒有人能夠告訴教師:具體在哪種情境下,針對某個具體的教育對象如何來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在具體的教育中,教師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可以照搬,他們必須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根據具體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和教育內容創造出適宜的教育方法。教育是一項呼喚創新的事業,創新對於教師而言既不神秘也不遙遠,因材施教是創新,教育機智是創新,推陳出新是創新,它就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中,就在教師的每一堂課上,就在教師的每一次困惑與領悟中,就在教師對放棄習慣、偏離常規的嚐試中。“假如你能偶爾偏離正軌,鑽進叢林,你一定能夠發現從未見過的東西。”教育期待著能夠鑽進叢林、不斷發現、積極創造的教師,他們將給我們的教育實踐帶來生動的活力與無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