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白天隱藏,一到夜間才出來四處尋找食物。但是人們是不大容易看到它偷吃食物的情況的。人們發現它,往往是在它奔走如飛的時候。它的食量很大,吃的東西又很雜。隻要它在肮髒的東西上爬過,再來偷吃食物,食物和食器就會被汙染,並且會給人們傳染許多疾病。所以我們對於消滅蟑螂,不能等閑視之。
為什麼說蟑螂偷食的時候,我們一般不容易看到呢?因為蟑螂是在黑夜、人們都睡熟的時候才出來找食的。如果尋找不到食物,它就爬到廁所、馬桶、便盆裏去尋找,不管是糞便、尿液,凡是含有有機物質的,又不管是香的、臭的、它都要吃。吐在地上的痰液、動物的糞便、腐爛小動物的屍體,它都吃。在這些髒東西裏,有各種各樣的細菌。蟑螂帶著這些細菌再爬到食物上來,就把細菌帶到食物和器皿上了。它是痢疾杆菌、大腸杆菌、霍亂菌、鼠疫菌等病菌傳播的媒介。蟑螂不但能傳染肝炎等許多種消化道疾病,還能傳染結核病。科學試驗證明,這些病菌在蟑螂的糞便中有很大的活力。蟑螂也是寄生在老鼠和人身體裏的棘頭蟲、線蟲類的中間宿主。如果蟑螂實在找不到食物,它就到書櫃、書箱裏去吃書脊上的漿糊,把書籍咬壞,還會鑽進收音機、電視機裏麵,把線路的包皮咬破。據國外文獻報道,蟑螂甚至還會咬傷嬰兒的嬌嫩皮膚和手指。
蟑螂偷吃食物和蒼蠅不同,蒼蠅是在明處死死纏在我們周圍飛來飛去,隨時落在食物上,而蟑螂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出來,如果你在夜裏突然打開電燈,偶爾會看到蟑螂那種驚惶失措的樣子。一眨眼之間,它就逃到黑暗角落裏去了。
蟑螂的嗅覺非常靈敏,在人們還沒有發現它以前,它頭部的那兩根象“雷達天線”一樣的觸須,就能感覺到危險的來臨,早就做好了逃跑的準備。所以,在它行走的時候要想捕捉它是比較困難的。
蟑螂又很會利用死角來隱藏自己。例如不常使用的抽屜,食品櫃的背麵,煤氣爐台的底下和下水槽貼牆的裂縫,都是它隱藏的好地方。一般說來。它總是在接近水源和食物的陰暗角落“安營紮寨”。由於蟑螂的身體扁平而柔軟,隻要有二到三毫米寬的縫隙,它就能貼著身體鑽進去,藏起來,使人們對它束手無策。
雌蟑螂在產卵期間,尾巴尖上拖著一個外麵有鞘很象蟶子模樣的細長卵袋,卵袋裏大約有20-40粒卵。開始的時候,卵是在雌蟑螂的腹部裏,到了一定時期,它就把卵排到腹部外麵,在尾巴尖上拖著。它的幼蟲在卵鞘裏發育成長,並不經過蛹的階段,這在昆蟲學上稱為不完全變態。卵逐漸成熟以後,雌蟑螂就把幼蟲一隻一隻地產在房屋裏隱蔽的地方,幼蟲逐漸成長為小蟑螂。
蟑螂的幼蟲階段比較長,要脫皮七到九次,經過八到九個月的時間,才能成蟲。在我國分布較廣的一種小形蟑螂,叫做德國小蠊,身長隻有1.2-1.4厘米之間。前胸背板上生有兩條縱橫黑色花紋,翅膀比腹部長。卵袋很小而外膜又薄,裏麵包著20-40粒卵。我國南北各地都有它的蹤跡,而北方出沒的蟑螂,多屬這種。每年產卵兩次,繁殖兩代。
有一種身體深褐色,身長2.5厘米的蟑螂,叫做東方蠊。雄蟑螂翅膀很短,僅達腹部的三分之二,雌蟑螂翅膀退化成兩小片,卵袋裏有16粒卵。這種蟑螂看上去,會誤認為是尚未長翅膀的幼蟲,實際上它已是成蟲。在我國僅上海等個別大城市有它的蹤跡。
生長在我國南方各地的幾種蟑螂,如凹緣大蠊,棕褐色,體長約有3厘米,翅膀覆蓋腹部,卵袋內含卵26粒。一種叫美洲大蠊的大形蟑螂,分布範圍很廣。身體紅褐色,身長3.5厘米,翅膀覆蓋腹部,觸須很長。卵袋裏有卵16粒。還有一種與美洲大蠊猶如“弟兄”的大形蟑螂,叫做澳洲大蠊,卵袋裏有卵24粒,也頒在我國南方各地。體形較大的蟑螂,多數每年產卵一次,繁殖一代。蟑螂的幼蟲,除了沒有翅膀以外,吃的、住的、相貌、習性,都和成蟲一樣,也象老蟑螂一樣神出鬼沒。
盡管蟑螂“眼明腳快”,善於逃跑,可是它也有難言的苦處。它是“全家老少”在一起過集體生活的。他們身上發散出一種難聞的特殊氣味,而且都有一種“習慣”,凡是它們的夥伴走過的路線,都會遺留下那種難聞的氣味。這樣,它們“大家庭”裏的成員,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順著帶有氣味的熟路跑來跑去。當我們掌握了它的這種生活習性以後,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打開電燈,來個突然襲擊,就可以看到正在偷食的大大小小的蟑螂驚惶失措、狼狽不堪地順著熟路逃回老巢。隻要仔細看準了它們的逃跑路線,我們就可以順藤摸瓜,找到它們的老巢。隨後向它們群聚隱蔽的地方大量噴灑殺蟲劑,就可以一舉全部殲滅它們。
為了徹底防治蟑螂,使它不能繁殖,達到除害務盡不留後患,就要經常清掃有可能隱蔽蟑螂的死角、縫隙,然後噴灑殺蟲劑。死角、縫隙最好用噴霧器噴射。在蟑螂經常活動的路線和垃圾箱、廁所的周圍和邊角,可以塗上可濕性六六六殺蟲劑,或噴灑百分之八十的敵敵畏乳劑加水二百倍。在食物旁邊、食品櫃裏麵、裝有食物的抽屜這些地方,可以放幾片殺蟑螂藥片。還有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用半湯匙硼砂粉加少許白糖,溶解在二、三湯匙的清水裏,然後用幹饅頭、幹麵包的碎塊放在裏麵浸濕,連容器一起放在食品櫃裏,招引蟑螂來吃。連放幾個夜晚,就可以殺死大批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