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理是完全一樣的。昆蟲的眼睛,一般說來都是近視眼,可是,蜻蜓的眼睛,卻是遠近都能看。不過距離太遠的物體是看不太清楚的,最遠也隻能看到五米到六米遠。蜻蜓的眼睛盡管視力比較好,遠近都能看,但對物體的形狀卻似乎辨別不清,它隻能夠看到物體的活動,這樣便可以捕捉到飛翔著的小昆蟲了。
凡是能飛、能動的小昆
蟲,不管它是什麼形狀,隻要在蜻蜓的視野範圍以內,都可以被它捉到吃掉。
蜻蜓的眼睛,雖然比其他昆蟲要銳利得多,可是,它也有無法擺脫的弱點。人們要捕捉停落著的蜻蜓時,隻要用手指由遠而近地在它眼前不停地畫圈圈,它的眼睛就不停地隨著人的手指旋轉而旋轉,一會兒功夫,它就頭暈眼花,越發看不清眼前的物體,隻好束手就擒了。
蜻蜓產卵,是在小河浜或者池塘裏的水草上。有時看到蜻蜓在水麵上飛翔,把尾尖貼在水麵上,一點一點地用尾尖點水,這就是它在產卵,俗語所說的“蜻蜓點水”就是這個場麵。
有的種類的雄性蜻蜓,在雌性蜻蜓產卵時,還會充當“助產士”。雌性蜻蜓在池塘、小河水麵上飛翔,尾尖貼到水麵,這時候,雄性蜻蜓飛翔在雌性蜻蜓上方,用尾尖勾住雌性蜻蜓的頭部,全力以赴地拖著雌性蜻蜓向水草上排卵。蜻蜓排卵在水草上以後,孵化成的幼蟲,稱為水蠆,要在水裏過很長的爬行生活。它的“相貌”很象一隻大肚子蜘蛛,不太好看,不象蜻蜓那樣惹人歡喜。它的下顎,生著一隻很長的大“老虎鉗”,當它捕捉水底食物的時候,伸出那隻“老虎鉗”來個突然襲擊,沒有不成功的。蚊子的幼蟲——孑孓是它最好的食物。可以說,蜻蜓從幼蟲時代就是除害的能手了。
蜻蜓的幼蟲水蠆,在水裏起碼要經過一年,時間長些的要苦熬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蟲。當要羽化的時候,它就攀登到水草枝上,不吃也不動,形狀又短又胖,長度不到蜻蜓的三分之一,剛剛羽化出來的蜻蜓腹部,象氣吹似的,眼看著伸長起來,疊在一起的翅膀,像撐雨傘一樣,一下子就全部伸展開來。蜻蜓的壽命,隻有水蠆的十分之一,僅僅能活一個月到八個月左右。盡管如此,它在昆蟲中還要算是長壽的了。
水蠆的鰓生在腸子裏,所以是從腸部來呼吸的。正因為它用尾部末端吸水,這也成了它的護身武器。當它被強敵追趕、萬分危急的時候,它就從尾尖猛射出一股水流,好像噴氣飛機一樣,可以突然增加前進的速度。這樣,就可以把追趕它的敵人甩掉。
近年來,由於河流,池塘的汙染,不適於水蠆生活的水域增多,還由於農田裏大量施用農藥的影響,蜻蜓的數量逐漸減少。
所以應該愛護、保護蜻蜓,特別要教育孩子們懂得蜻蜓是益蟲,不要去捕殺它。讓蜻蜓更好更多地為我們除害。
討厭可惡的蟑螂
蟑螂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討厭而可惡的昆蟲。在昆蟲學上,它屬於直翅類,蜚蠊科,所以稱為蜚蠊。蟑螂體形橢圓而且扁平,柔軟輕盈,行動迅速,神出鬼沒。它全身顏色深褐、油光閃亮,所以有的地方也叫它油蟲。它的頭很小,隱藏在前胸的下麵,但是有兩根象頭發絲似的觸須,這是它的“雷達天線”。
蟑螂所以感覺很靈敏,就是因為有這兩根“天線”的緣故。蟑螂有四片翅膀,兩前兩後,都是很薄的膜質。前翅小而長,後翅大。張開翅膀,就象扇子麵一樣。可是它不大用翅膀飛翔,而是善於用腳奔走。隻是在夜間飛撲燈光的時候,偶爾作短距離的飛翔。它一飛進房間裏,就在地上飛速奔走,眨眼之間,就鑽到箱子或者櫃櫥背後躲藏起來。
蟑螂從石炭紀開始以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了。石炭紀,在地質學上是古生代中的第五個紀,離現在大約有三億五千萬年到二億七千萬年。那時候,地球上氣候溫暖,植物生長得高大茂密。後來,海水浸漫大陸,這些茂密的大樹等植物,就沉積在地層裏,逐漸形成了煤層。就在這個地質年代以前,蟑螂出現在地球上了。
從石炭紀以後,地球表而發生過無數次的變遷,很多的昆蟲類,雖然消聲匿跡。可是,蟑螂卻頑強地生存下來,一直到了今天。現在,在世界上,蟑螂大約有四千種以上。不過,其中隻有少數的種類,隱藏在人們的房屋和廚房裏,過著偷吃食物的生活。
蟑螂原是生活在熱帶的昆蟲,所以非常怕冷,和蒼蠅、蚊子等能夠越冬的情況不同。當溫度下降到攝氏零度以下的時候,它的生命就受到嚴重威脅,甚至會死亡。所以到了冬天。
它多半在有取暖設備的房子裏活動,或者躲藏在靠近火爐的黑暗角落裏,並且行動非常緩慢,好像全身麻痹了似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被人發現,它就隻好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