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的目的在於采繭繅絲,所以除了育種以外,一般的蛹都在炭火的烘炙或沸湯的煎煮中死去。不論鮮繭或幹繭,放在沸湯中煮過,就可以抽成一縷長絲。從一個繭子抽出來的絲,可以長到四千米(即四公裏),它的重量隻有兩克左右,所以是很纖細的。這樣纖細的絲,經過紡織製練,就成為各種光亮柔軟的綾羅綢緞,可以裁製華麗耀眼的衣服。過去,蠶絲出於窮苦的鄉間,而綢衣多穿在富人的身上,所以古人有詩雲:“昨日到城郭,歸途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不要捕殺蜻蜓
初春,天氣剛一暖和,就可以看到蜜蜂在陽光下飛翔。接著,偶爾可以看到蝴蝶在飛舞,蒼蠅、蚊子等害蟲也陸續出現。一到了盛夏季節,蜻蜓、飛蛾、蟬等都相繼活躍起來。夏季可以說是昆蟲最活躍的季節。
昆蟲裏麵,有一些是害蟲;有一些是益蟲。像蜻蜓、螳螂、瓢蟲、金小蜂等等都是益蟲。它們生來就是專門捕捉害蟲的。它們對人類生活幫助很大,不但對人的健康有好處,對農田作物的豐產,也起很大的作用。
每逢夏秋季節雨前雨後,蜻蜓常常成群結隊在院子裏飛翔。孩子們一看到它,總想捉它一兩隻來玩耍。因為孩子們對它認識得很不夠,不了解它的生活習性,也不了解它對人類的好處。所以我們有必要來介紹介紹蜻蜓這種昆蟲的知識,讓大家都來保護它。
我們知道,凡是屬於昆蟲範疇的,除了特殊的以外,都生有四片翅膀,六隻腳,兩隻大複眼,所以蜻蜓當然也不例外。蜻蜓是屬於脈翅類蜻蛉目的昆蟲。目前,已經命有學名的約有五千種,以棲息於熱帶者居多。蜻蜓雖然也有四片翅膀,可是它的翅膀的性能同蟬、蜂這類昆蟲的翅膀的性能,大不相同。
蜻蜓的祖先,大約在三億五千萬年以前,就在地球上出現了。現在,人們從采得的化石材料證明,在三億多年以前,地麵上還長著茂密的上古森林的年代裏,蜻蜓就已經活躍在地球上了。那時候蜻蜓的翅膀和身軀,都比現在蜻蜓的翅膀和身軀寬大、肥胖得多,形狀和現在的蜚蠊,俗稱蟑螂很有些相象。後來,蟑螂朝著不大使用翅膀飛翔的方向發展,蜻蜓卻專向飛翔這個方向進化。蜻蜓為適應飛翔,就逐漸地形成了現在的體形,它的六隻腳變得不大好用,除了用腳捕捉食物以外,它是不能用腳走路的。
蜻蜓很像飛機。在本世紀二十年代,飛機都是雙翼的,就是有兩對機翼,後來逐漸改進,才改成了目前的單翼,也就是隻有一對機翼。蟬和蜂這類昆蟲的出現,要比蜻蜓晚,它們的翅膀都是兩對,也就是四片,在飛翔的時候,這前後四片翅膀,是同一步調地扇動,這同單翼飛機的機翼,起著機同的作用。而蜻蜓在飛翔的時候,它那兩對翅膀,卻是個別地扇動著,和舊式雙翼飛機的機翼起同樣的作用。蜻蜓的飛翔方式,雖說和舊式的雙翼飛機一樣落後,可是,它飛翔的速度,在昆蟲中卻是數一數二的。
在昆蟲中,蜻蜓飛翔的時候翅膀的扇動次數最少,而飛翔速度最快。以現代昆蟲類翅膀的扇動次數和飛翔速度來比較,蜂類的翅膀每秒扇動250次,飛翔的秒速是4.5米;蒼蠅的翅膀每秒扇動100次,飛翔秒速是4米;大蜻蜓的翅膀每秒扇動38次,飛翔秒速是全世界科學界所公認的9米。體長不到五厘米的小蜻蜓,它的飛翔速度,可以和世界女子百米短跑冠軍的速度相比美。當它追逐、捕捉小飛蟲的時候,飛翔速度還要快得多。
蜻蜓的飛翔距離,說起來會使你驚訝!它的堅韌不拔的耐力,更是出類拔萃。每年夏季,它們從英國海岸成群結隊地橫渡多佛海峽,飛到法國去“旅遊”。有一種赤褐色的小蜻蜓,每年還能從赤道地區,飛到日本去。海員們也時常發現,在距離澳洲大陸五百公裏的澳大利亞的海域上有很多蜻蜓飛翔,從這裏返回澳洲大陸大約有一千公裏。能夠飛翔這麼遠的距離,除了蜻蜓以外,其他昆蟲是望塵莫及的。
說起蜻蜓的食量來,也是非常驚人的。它是屬於肉食類昆蟲,專門把蚊子、蒼蠅和其他小昆蟲作為食物。一種叫做“青頭楞”的綠色大蜻蜓,一天能毫不在乎地吃掉一千隻左右的蚜蟲等這類小飛蟲。它吃蚊子,蒼蠅之類當然不在話下,此外,凡是會飛會爬的小飛蛾、小昆蟲,它都歡迎。這樣大量地為人類消滅害蟲,叫它“益蟲”是當之無愧的。
蜻蜓捕捉食物的方法,也和別的昆蟲大不相同。當它在空中飛翔的時候,遇到前方有食物可捕,它立刻把六隻腳向前方伸張開,由於它每隻腳上,生有無數細小而銳利的尖刺,就像步兵,準備衝鋒時步槍上上了刺刀一樣,它的六隻腳合攏起來的時候,就像一隻小籠子,當它朝著飛翔的小昆蟲加速猛衝過去的時候,小昆蟲就被捕捉到用六隻腳合攏成的“籠子”
裏麵去了。然後蜻蜓就用它的大嘴逍遙自在地大嚼大吃起來。
蜻蜓的兩隻大複眼,也是昆蟲類中無可比擬的。它的複眼中一共有二萬隻甚至二萬八千隻左右的小眼睛,是一般昆蟲複眼的十倍。它的眼睛的構造也非常特殊。複眼上半部分的小眼睛,專門看遠處的物體;下半部分的眼睛,是專門看近處的。這和近視鏡片下邊加了一塊老光小鏡片,即所謂老年人用的“雙光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