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黨史珍聞(9)(2 / 3)

刷不掉的狀元

據《宋稗類鈔?科名》載,北宋的鄭獬,在國子監讀書時,就以詩文而著名,他自己也有鶴立雞群之感。仁宗皇四年,國子監發送優秀生參加會試,大概是為了壓壓他的傲氣,把他排名第五。鄭獬感到極大的屈辱,就在例行的給主司的謝啟中,以尖刻的語言發泄不滿:“騏驥已老,甘駑馬以先之;巨鼇不靈,因頑石之在上。”這不僅把排名在他之前的考生斥為“駑馬”,也罵主司是壓製人才的“頑石”。主司自然大為惱怒。說也巧,這幾位主司偏偏被任命為主持這次會試的考官。有了這樣的機會,他們決定當一塊更大的頑石,讓鄭獬落榜丟臉。由於考官們已經熟悉了鄭獬的文風和筆跡,在閱卷中,凡是類似鄭獬文風、筆跡的卷子,一概判個“不通”而扔掉。

盡管當時已經有了糊名的製度,考官在閱卷時不能查對姓名,但他們確信,鄭獬肯定被刷掉了。他們又精心選了一份與鄭懈的文風、字跡絕不相似的卷子,作為第一名上報。可當殿試唱名時,考官們都驚呆了,他們一心要刷掉的鄭獬,偏偏由他們自己親自把他送上榜首。鄭獬就這樣出入意料地中了狀元。

名字搏來的狀元

明永樂二十二年,廷試的結果,狀元是孫日恭,榜眼是邢寬,永樂帝也點頭同意了。待到金榜公布出來,狀元換成了邢寬,孫日恭成了探花。因為張榜之前,名次已定,所以對這個變化連主考官也感到奇怪。後來一打聽,問題出在名字上。以前書寫是豎寫,在呈報皇上禦覽的小金榜上,抄寫人一時疏忽,將“日恭”二字寫得靠近了些,像個“暴”字。永樂帝經過幾年血戰,從北京打到南京,把侄子建文帝趕下了台,才登上皇帝寶座。永樂帝排除異已的手段極其殘暴,比如方孝孺就被滅了十族。所以他特別忌諱那個“暴”字。

孫日恭因此失去了狀元。誰來當狀元?永樂帝端詳邢寬這名字,忽然一笑:邢寬,刑政寬和,好!於是邢寬就幸運地當上了狀元。

武則天長壽之謎

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武則天在封建社會興盛時期的政治舞台上活動了50多年,而且一直是耳聰目明、思路敏捷、容光煥發,堪稱曆史上充滿神秘感的獨特女性。她總攬朝政,夙夜匪懈,享年81歲,算得上是統治君主中的長壽者。

據史書記載,其母高壽92歲,原因是潛心鑽研“結跏趺坐”(即盤膝靜坐)之功,武則天素習其術。其後又在感業寺削發為尼,過了3年青燈黃卷的生活,以靜養身,以坐養氣,這種佛門練功之法,使她奠定了體健長壽的基礎。

武則天14歲入宮,封為才人,侍候唐太宗起居,生活過得很有規律,並經常運動,因而體軀矯健、動作敏捷。傳說中“媚娘馴馬”的故事,就是說的武則天15歲時在唐太宗麵前顯示騎馬技術,因而被選為皇宮女子馬球隊的頭頭,受到李世民的寵愛,足以資證,她的體質確實不凡。

武則天對喜、怒、哀、樂均能保持情緒穩定,也是長壽祛病的良方。當隨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的駱賓王在《討武氏檄》中責罵武則天“穢亂春宮、狐媚惑主”等20條罪狀時,她反歎賞檄文作者的才華道:“人有如此之才,而使其流落不偶乎?宰相之過也!”作為封建社會的帝王,麵對人身攻擊泰然處之,可見其涵養之深。

武則天在32歲時立為皇後,常隨高宗皇帝到嵩山、少林寺等勝地遊覽,她還嗜棋成癖,經常與高宗下棋入夜不疲,體腦並用,娛樂有方,她飲食有節,喜素食。不像一般帝後花天酒地,肉食厚味,因而攝取脂肪適當,保持營養成分平衡。

閑時不燒香,急則抱佛腳

宋代張子正在《宦遊紀聞》裏說,雲南以南有個國家,崇尚佛教,有些犯了殺頭之罪的人被追捕得急了,每每跑到寺院時,抱住佛腳悔過,表示願意削發為僧,遁入空門,以贖前罪。這樣一來,犯人的罪行就可以得到官府的赦免。後來那個國家的和尚來我國傳經,我國人民得知這一趣聞,眾口相傳,並予以補充,就成了俗語“閑時不燒香,急則抱佛腳。”唐朝著名詩人孟郊詩中有“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庭》”之句。可見唐朝已流行“急則抱佛腳”一語。宋代劉頒在《中山詩話》裏說,王安石好諧謔,有一天他與客人談論佛經時,偶發感慨說:“我老了,應該跟和尚作伴去了。”並隨口念道:“投老欲依僧!”在座的一客人接上一句:“急則抱佛腳。”王安石不高興地說:“‘投老欲依僧’是古詩。”客人說:“‘急則抱佛腳是俗語,你上句去頭(投),我下句去腳,豈非妙對!”在座的聽了都笑起來了,王安石也不禁笑了起來。

高俅是誰推薦的

讀過《水滸》的人都知道高俅是一個陷害忠良的奸臣。施耐庵在小說中,介紹了高俅的身世。高俅由人介紹,到東京投奔開生藥鋪的董將仕。董將仕不願收留高俅,對他說:“小人家下螢火之光,照人不亮,恐後誤了足下。我轉薦足下與蘇學士處,久後也得個出身,足下意內如何?”蘇學士又將高俅推薦給駙馬王晉卿。高俅在王晉卿府上結識了端王趙佶,為他後來青雲直上奠定了基礎。那麼,《水滸》中提到的這位蘇學士是誰呢?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