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試論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對表演學理論的借鑒(1)(1 / 2)

郝曉靜

近年來,活躍在電視媒體中的綜藝娛樂節目大大吸引了受眾的眼球,受到相當一部分受眾群體的追捧。作為綜藝娛樂節目傳播的核心要素——主持人也備受關注。學界和實踐一線在對綜藝娛樂節目傳播進行觀察和研究的時候,發現大量的表演技巧被主持人運用在節目主持中;一些演員出身或者有過表演經曆的主持人在鏡頭前表現較為輕鬆自然、從容自如,因而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也表現出較強的職業親和力。借鑒表演的相關理論和技巧,成為業內探討綜藝娛樂節目主持的一個熱門話題,本文將從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的特點出發,參照表演體係中“從自我出發”、“解放天性”、“當眾孤獨”這三個理論,對節目主持借鑒表演技巧的現象進行分析,並立足於本學科的研究需要,提出豐富節目主持情態的思路,在尋求理性、恰當的理論工具的同時為綜藝娛樂主持人激活正確、靈動的藝術創作心理機製提供一點啟發。表演理論和技巧的借鑒不是挪用和照搬,明確他山之石的功用,把握“演為播所用”的尺度和規律,就要注意不能陷入“過分注重自我”和“強製天性”等創作誤區。

一、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借鑒表演藝術的必要性

綜藝娛樂節目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綜藝娛樂主持人在節目中具有功能特殊、地位凸顯、個性風格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不僅體現在話語、服裝以及對節目的駕馭等方麵,也體現在綜藝娛樂主持具有一定的表演因素上。

由於傳播目標、傳播效果和傳播環境的多元化追求,從傳者的角度看,媒體和節目對主持人的專業能力要求更加具體;從受眾的角度看,他們的媒介素養越來越高,收視的口味也越來越挑剔。節目主持人要適應崗位要求、開掘事業發展潛力,勢必要熟知綜藝娛樂節目的傳播特點,根據節目的定位和目標選擇恰當、鮮活的主持方式和情態,為提升節目的收視率、美譽度和受眾滿意度做出自己的努力。與其他節目相比,綜藝娛樂節目對主持人的要求是多方麵的。

綜藝娛樂節目的即興性為觀眾帶來了新鮮感,現場性為主持人的即興發揮提供了現場素材。主持人往往會結合二者,根據節目的進程進行演繹,從而產生節目預設所不能形成的效果。例如《快樂大本營》在節目的編排上會加入很多主持人的表演成分,不僅主持人給嘉賓設置各種各樣的情景讓嘉賓表演,而且主持人也會跟著“玩”起來。有“快樂精靈”之稱的謝娜,所采用的各種搞笑的表演正是節目的一大看點,“主持人為了傳播效果,為了適應廣播電視傳播的特殊需要,使自己的語言形體更自然瀟灑,更具有審美價值,學習一些表演基本功,借鑒一些表演元素也是必需的。”綜藝娛樂節目中,主持人與觀眾的距離更近,關係更親密。李詠曾把這種關係定位為“親人”關係:“親人是什麼樣子的?應該是沒有緊張,沒有隔閡,充滿親情、感情,無話不說的一種關係。我們要在熒屏上呈現一種大眾化、娛樂化的節目,隻有主持人與嘉賓間的這種關係才能讓節目充滿戲劇性、娛樂性,才能得到觀眾的喜愛。”

娛樂節目正是憑借這些隨性而又活脫的表演增加了極大的趣味性,同時也為出現的各種意外起到了轉機的作用,甚至可以說一些意想不到的狀況反而為娛樂節目增色不少。《天天向上》在采訪參與國慶閱兵的小學生的那期節目中,曾獲得2008年電視榜主持人新人獎的歐弟當場吹起了薩克斯,可是無論怎麼嚐試他也吹不出聲音來,其他搭檔則抓住這次機會大肆嘲笑歐弟的“丟臉”表現。頓時,台上台下笑成一片。主持人渲染和誇張的表演化解了這次意外。

綜藝娛樂類節目的特殊性使其對主持人的才藝能力、把控現場能力以及表現力等方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綜藝娛樂類節目主持人來源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除了朱軍、董卿、李詠等是播音主持專業畢業外,央視綜藝主持人汪文華、趙寶樂、德江是曲藝演員,王剛是長篇小說演播員出身,倪萍是電影演員,畢福劍是學導演的……總結這些人的共同點,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專業背景都與“演”字相關。他們的成功轉型給我們的啟示是:表演學中的確有我們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

二、綜藝娛樂主持人在節目中運用表演成分的問題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