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習內容是通過學生的播音主持技能實踐體現出來的,在實踐過程中以播音主持專業理論為指導,通過具體的錄音、錄像或舞台展示等節目形式表現出來。學生需運用已學和新學專業及相關知識,自己克服、處理所麵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其實踐成果的表現直接體現了適用範圍、適用層次及適用價值。而案例教學法的介入,無疑在較大層麵上突顯了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實踐性強的特性,在兼顧理論傳授的同時傾向於通過實際案例掌握播音主持技巧與方法。
案例教學法(Casemethod)起源於美國,最初被用於對醫生、律師和軍隊指揮官等的培訓。20世紀初,美國哈佛大學開始采納案例教學法。之後,其被廣泛運用於法學、醫學、商業、企業管理等教學領域,逐漸成為一種風靡全球的新型教育模式。20世紀80年代初,案例教學法開始進入我國高等教育體係。傳統教學圍繞課本進行知識講授,之後教師舉出典型事例詮釋理論,隨之對理論知識加以拓展。這種“理論→實踐→理論”的教學模式側重於理論知識的講解與灌輸,實踐操作則置於從屬於理論的位置。在案例教學法中,“案例”成為師生的中心議題,它強調從案例中提煉理論,繼而又重新歸結於實踐。這樣就建構出完全不同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踐→理論→實踐”。以實踐為突破口的專業教學不僅滿足了播音主持教學的實際需要,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傳授已有的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教學手段、以教材為主要教學內容來源、以老師為主要教學主體、以筆試為主要教學考核方式”,仍是目前多數傳媒教育共有的教學特征。這種與傳媒教育理念脫節,與播音主持培養方針漸行漸遠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基本的操作能力。因此,在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加大的今天,我們應將案例教學法引入播音主持教學之中,將這種有益的教學嚐試逐步推而廣之,從而在多個層麵上培養複合型播音主持人才。
根據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特性,案例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主要體現在案例選擇、案例敘述和案例結論三個方麵。
一、案例選擇
案例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此項教學的成敗。無疑,恰當的案例選取有助於提高案例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在播音主持教學中,案例的選擇有著特殊的針對性。課程不同,案例選擇的標準和訴求也會有相應的調整。
這裏對《文藝作品演播》案例教學做一分析。
《文藝作品演播》這一課程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它包括四個部分:詩歌朗誦、散文朗誦、小說演播、寓言童話朗誦。該課程主要訓練學生對各種文藝形式作品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表達技巧和表達手段,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與播音主持相關的更多的語言表達內容。
在詩歌朗誦這一部分中,如何使學生把握好詩歌的體裁特點,如音樂美和節奏感,景物詩的情景交融等是這一部分教學應著重思考的問題。選擇教學案例時,應考慮到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朗誦時語氣較快,急促短平,高聲大嗓,單純對景物的描摹,流於景物表象等常見問題。
這裏選取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作為教學案例展開教學。主要理論知識點:朗誦景物詩應注意情景交融,應以融情融景的狀態朗誦詩歌。這首詩歌在語言處理時,應注意語言既要清新自然,又要把神姿仙態的桂林山水充分地渲染出來,還要使人感到如情似夢,意蘊無窮,突出詩作的浪漫主義色彩。尤其是通過將自唐代流傳至今的民間俗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變為“滿”,即“桂林山水——滿天下”,“嗬,桂林的山來漓江的水——祖國的笑容這樣美!桂林山水入胸襟,此情此景戰士的心——江山多嬌人多情,使我白發永不生”等詩句表達詩人以愛國主義情懷讚美偉大的祖國和人民,謳歌全國各地都在創造著更新更美的“桂林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