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從《新老女排的對話》看主持人對電視訪談節目現場的駕馭(2)(2 / 2)

在節目錄製之前,筆者采取非常平和的心態,與嘉賓像朋友一樣交流。在對嘉賓的稱謂上,李國君認可親切地叫她“國君”,而不是李校長或李隊長等。盡量與嘉賓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讓嘉賓放鬆心情,這樣容易產生心靈的共鳴。比如節目中李國君說:“我覺得排球帶給我一個很大的財富,讓我覺得在以後的生活中——你看,你連這個苦都能吃,你說你生活當中有什麼困難,沒有!所以我整天充滿著喜悅,體育、排球給我帶來了一筆很大的財富,讓我的人生就很精彩,你年輕的時候吃些苦算什麼苦,老來苦才是真的苦。”這時主持人就有感而發:“國君說到,我們運動員受了很多的苦,我一下子想到了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我到北京去看湯淼(注:湯淼是中國男排優秀的接應二傳,在一次訓練中意外受傷,高位癱瘓,他的妻子是女排選手周蘇紅),當時周蘇紅也在,我們在一起聊天,周蘇紅給我的那句話我印象很深刻,她跟我說:‘幸虧我們都是運動員,我們能挺住,否則的話,是頂不住的。’”說得兩位嘉賓頻頻點頭,起到了很好的心靈共鳴效果。所以說,主持人現場駕馭能力也體現在與嘉賓心靈的溝通上麵。

二、掌控談話現場的操作“支點”

(一)提煉主題詞彙

根據節目的時長來掌控話語的節奏。有時節目可能有25分鍾甚至更長時間讓我們交流,而有時可能隻有5分鍾的時間來進行采訪,這時候就是對主持人把控節奏能力的考驗。當時間受到限製時,筆者在現場主要根據嘉賓的特點,把李國君做隊員時身高沒優勢卻能做到國家女排隊長,退役後白手起家成功辦起排球學校這兩段不同卻同樣成功的經曆列舉出來,讓嘉賓自己總結經驗,提煉關鍵詞,這一下子就使現場節奏緊湊而清晰起來。

(二)突出重點思想

不同的節目環境中交流對象是不同的。演播室雖然相對較為封閉,隻是對著攝像機,但節目現場和電視機前有很多的觀眾,需要訪談具有很強的現場交流感。因此,嘉賓每陳述出一段話,筆者就適時地提煉出具有概括性的勵誌名言,以降低受眾的聽解難度。筆者在現場對觀眾即時評論道:“勤奮、靈活、執著、熱愛,可以說這是女排精神的一種提煉,這八字箴言伴隨了國君成功的排球生涯,對我們每一個現場的觀眾來說也同樣可以拿來共勉!”一下子使現場的觀眾也感受到了女排精神的精髓所在。

(三)烘托現場氣氛

演播室裏主要是主持人與嘉賓的交流;在帶有觀眾的現場,節目主持人、嘉賓和觀眾的交流是主體。怎樣調動現場氣氛,也體現出主持人駕馭節目現場的一種能力。在現場,筆者讓嘉賓把根據女排精神提煉出來的幾個勵誌詞組寫在預先帶來的一隻排球上麵,並簽上名,然後,由嘉賓把排球像拋繡球一樣拋向觀眾,接到球的幸運觀眾就成了這隻排球的主人。這一係列動作使現場氣氛空前活躍,達到了預想的高潮。

所以說,合格的主持人對節目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連接,而是對節目本身的一種協調、引導和加工。要讓節目中的轉折、高潮、衝突、變化有機地串成一條線,並使整個節目精彩、亮麗,高潮迭起,關鍵就在主持人的現場駕馭。

【結語】

在上海電視台的日常主持工作中,筆者主持上海電視台周播訪談類節目《強強三人組》。作為一個電視訪談主持人是幸運的,正如白岩鬆在《痛並快樂著》一書中所說:“每次對他們的采訪都是一堂不交學費的課。”同時又是極其辛苦的,每時每刻都需要不停地積累、不停地思索、不停地感悟……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曾為吳小莉的著作《足音》作序:永遠的笑臉背後是辛勤的汗水!這是對一個成功主持人真實的寫照。筆者也把它拿來共勉,希望辛勤的汗水能澆灌出引人深思的經典話語、耐人尋味的深度訪談!這是每一個訪談類節目主持人的夢想!

(作者單位:上海電視台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