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對電視購物節目主持人語言表達的思考(2)(1 / 2)

分寸感。電視購物節目中,主持人為了提高傳播效率,在語言表達的時候往往單一地追求“快”,希望以此來達到在有限時間裏向受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

其實,“快”的前提和基礎是讓信息內容、信息傳遞體現“準”這個字。如果隻是一味地加快節奏,追求單位時間傳播信息的量,而不注重質,省略了語言的思維過程,最後連主持人說了什麼都聽不清,這樣的語言是不“準”的,不準確的語言其傳播效果注定不會好。

有聲語言要做到準確,最為重要的就是分寸感,講究的是“不溫不火”——既要防止不足,又要防止過分。許多電視購物節目主持人在“準確性”麵前顯得很“虛”、沒有底氣,不能真實、準確地傳達商品的信息,甚至連話都說不清楚。既然這樣,主持人的出現還有多大意義呢?倒不如有關商品在電視屏幕上出現時,在該商品的一旁用字幕顯示出相關信息,讓受眾自己去做出判斷來得實在——受眾至少不必費大力氣去搞清楚主持人究竟在說什麼。

2.加強時代感、親切感

時代感。從主要方麵看,時代感是指一定的時代氣氛和時代精神。電視購物消費時代的到來,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一個時尚、便利的消費觀念——足不出戶,經專業的講解就能在家買到需要和喜愛的產品。但是要注意的是,時代發展中也會有一些糟粕的東西沉渣泛起,甚至還會引起一些人去追逐。作為電視購物節目主持人,要堅持正確的消費觀念,不盲目從眾、不誤導消費觀念。

親切感。概括地說,親切感是主持人心中有人、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在其有聲語言中的表現,最基本的社會效果是讓自己的語言“使人願意接受”。在當前的電視購物節目中,主持人似乎是做到了“心中有人”,但這種“心中有人”的“親切”明顯讓人感覺到是在為了謀取利益而“賣笑”,是想把所有的受眾立即變成消費者。為了營造一種熱鬧的銷售環境,表達狀態就像是在麵對千萬觀眾的大舞台上用高音喇叭喊叫一樣,這樣的語言能“使人願意接受”嗎?受眾會感到親切嗎?

真正的親切感應該如何體現?本人認為這不僅體現在主持人對產品的高度熟知程度上,更取決於是否對受眾有著真心的關切和服務熱情。帶有強烈功利色彩的所謂“親切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親切,它的最終結果隻能形成一種固定的語言模式和有著濃重表演痕跡的“推銷”。

3.適度把握好“鼓動性”

對於電視購物節目來說,語言的“鼓動性”是不可回避的,也是不可完全否定和排斥的。節目需要提高收視率,需要把更多受眾的購物意念變為購物行動,主持人的語言沒有鼓動性顯然不行。也許正是由於這一原因,不少電視購物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的狀態才會那麼“亢奮”。許多時候,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樣的現象:產品的好壞其實都一目了然,但是通過主持人語言的渲染和受眾心理的結合,往往就能“化腐朽為神奇”,從而最終讓受眾產生消費衝動。當然,讓主持人在節目中把產品的缺點也一一列舉是不現實的,因為消費者都想買到“十全十美”的商品,都有一種“圓滿的夢”,這也是消費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心理體驗。但是,相比於消費者拿到商品後感到失望、懊悔不已並且責怪節目和主持人,進而對電視購物失去信任,我們是不是應該在介紹產品時,更加公正客觀一點兒呢?不要過分誇大產品的性能,也不要低估消費者的智商。有的電視購物節目主持人事先也許並不知道某種商品的市場價,他之所以一張口就敢說“比市場價低,很難在市場上買到”這一類的謊言,其實是利用了受眾不會親自跑一趟商店去證實節目中的說法究竟是否真實的心理,而類似這樣不真實的“鼓動”是不應該出現在節目中的。

三、電視購物節目主持人如何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作為電視購物類節目主持人,不僅應該具備電視節目主持人所具有的共同的語言特征,還應該加強各方麵的綜合能力,比如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親和力和規範得體的體態語等。依據電視購物節目的特點,應該把握好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