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且較為常見的電視購物節目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有情節、有故事,包含信息和廣告內容的,它經過精心設計、包裝後,欣賞性、娛樂性較強,一般在收視率較高的頻道和時段插播;另一種是以現場直播或錄播的方式直接售賣,可以在某一頻道滾動播出。目前國內的“電視購物”大多為第一種形式。本文所涉及並將著重論述的是第二種形式。
前段時間,廣電總局對電視購物類節目下發了相關的整頓意見,由此可見,這類節目在製作方麵尚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規範和調整。現階段,電視購物節目的模式仍然是由電視台直接主辦,很明顯它是以電視台作為依托的並且是頻道創收的重要來源。現在,很多電視台不僅在各頻道按時段播出購物節目,有的甚至還開設一個完整的頻道作為購物頻道來進行24小時的直播。在近期的一份江蘇好享購有限公司的簡介中,我們可以看出電視購物節目的製作背景以及近兩年的發展狀況(“好享購”是“好易購”的前身)。下麵是“好享購”的一個簡介摘錄:
我公司是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集團)2008年成立的全資子公司。是在好易購家庭購物有限責任公司的基礎上,由江蘇廣電總台進行業務升級成立的專業家庭購物公司,品牌名稱為“好享購”。公司管理團隊由原“好享購”經營管理團隊和社會招募的業務精英組成,有豐富的電視購物行業經驗……“好享購”是江蘇廣電總台未來重點打造的新型企業……“好享購”將通過江蘇廣電總台的三個頻道,每天播出33.5小時的家庭購物節目……
為了增加人們對該節目的信任度,在簡介的開頭,“好享購”公司打出了“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集團)”的名字。當然,一般情況下老百姓對於電視台的信任是有的,認為官方電視台裏賣的東西應該不是假貨而且質量、品質都會有所保障的。然而事實上,由於種種原因,老百姓對於電視的信任度正在快速下降,這為我們電視工作者敲響了警鍾。
回想電視剛剛開始普及的年代,一提到電視,很多人會用很嚴肅的口吻說:“這是真的,電視上這麼說的。”而現在再說到同樣的話題,很多人都會說:“電視上說的,你也能相信?”——其內在語就是“誰相信誰就是傻子”。
電視購物的出現,本意是想以受眾對電視台的信任為依托大展拳腳的,而現實卻事與願違。眼下的電視購物不僅沒有取得受眾的信任,反而使很多受眾產生了反感。其實,不可忽視的是主持人在節目中的表現對於節目信譽度的影響,因為受眾從主持人的語言表達中得到了對產品最直觀的認識和理解。大多數受眾是需要節目中有主持人出現並且對產品做充分說明的,那麼主持人在節目中就要承擔好這份責任,非但不能給節目“抹黑”,而且還要讓節目出彩兒。但是,現如今受眾表現出的對於電視購物節目的排斥,已經漸漸轉移到對於主持人的厭惡上來了。麵對受眾對電視購物節目的質疑,除了製作人要把好節目關之外,主持人更應在改善自身的語言表達、塑造良好形象上多動腦筋,多下工夫。
一、電視購物節目主持人在語言表達上存在的問題
1.態度問題
電視購物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對商品讚賞有加,這一點對於電視購物節目來說無可厚非,但如果過分誇大並對商品加以“神化”,則會令受眾產生不實之感,從而對產品甚至電視台產生懷疑。即使受眾信以為真地購買了該產品,但在真相暴露之後,帶來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作為節目重要一環的主持人對電視受眾一定要誠懇,在語言表達中要把好自己的語言關,不能信口開河地亂說假話、空話、大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