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話語權力不平衡
團隊主持中各人能力不一,有強、有弱;性格也不同,有的外向,有的內斂;再加上娛樂節目即興表達的成分偏多,這就造成了主持人不可能平衡發展,有的主持人是主角,有的主持人是配角,更有的主持人被觀眾戲稱為龍套。這其中最典型的是《快樂大本營》中的主持人吳昕了。在節目中,她很少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其他主持人的語言也隻是應承及附和,甚至在一整期的節目中,她完整表達的語句不超過五句。很多觀眾都反映吳昕是可有可無的角色。在chinaren網站娛樂旮旯欄目中,有287位觀眾針對某一期節目留言說吳昕的話語太少,不符合主持人的角色。這些觀眾質疑的是主持人話語權力的不平衡。無獨有偶,台灣的綜藝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由吳宗憲和不同搭檔主持。無論是阿雅,SHE還是大小S,都成了吳宗憲的陪襯,觀眾看到的是吳宗憲的激情表現,聽到的是吳宗憲的連珠妙語,卻很難感受到女主持人的表現。無疑,在主持團隊中,何炅、謝娜和吳宗憲處於強勢地位,而吳昕、阿雅等就成了弱勢群體。
團隊主持的優勢就在於群策群力,由一個團體共同來完成一期節目的主持工作。如果其中一個人過於突出,完全掩蓋了其他主持人的光芒,除了削弱團隊的整合力之外,也削弱了團隊主持的意義,甚至會影響團隊的凝聚力。觀眾也會對過於強勢的一方表示反感,而傾向於弱勢的一方。
(三)娛樂過度略顯低俗
當今的娛樂節目在“娛樂至上”的理念下,越來越追求狂歡效應,氣氛越來越火暴,話語越來越搞笑。在這樣的環境下,主持人的幽默感成為娛樂性的重要保障。娛樂節目主持人要像相聲演員一樣,每隔幾分鍾就要抖出一個包袱,逗現場觀眾或嘉賓發笑。而大多數主持人幽默搞笑的方式單一,大多以調侃、自嘲、扮鬼臉的方式活躍現場氣氛,使節目媚俗傾向較嚴重。如《快樂大本營》中的杜海濤,臉大、眼小,相貌奇特,再加上肥胖的身材,經常成為其他主持人嘲笑的對象,在某些節目環節,其他主持人甚至以惡搞的形式捉弄、嘲笑他,以引起觀眾發笑。這種做法幾乎每一期都會運用,單一的形式已經讓觀眾感到乏味,而惡搞的方式更讓觀眾感到厭煩。在《快樂大本營》中,女主持人謝娜被觀眾稱為搞怪王。為了使節目吸引觀眾,她不惜自毀形象,或把襪子帶在頭上,或紮起羊角辮,在節目當中嘻嘻哈哈,並自稱把“無厘頭”進行到七十歲。謝娜的搭檔何炅就曾這樣評價謝娜說,她在把節目的收視率提高的同時,讓節目的品位下降了一個檔次。
和自嘲式的幽默不同,有些節目的主持人和嘉賓經常以他人的長相、身高、年齡、行為、性取向作為開玩笑的對象,如果分寸感沒有處理好就會引起對方的不悅,甚至憤怒。這也就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說的“玩笑開過頭”了。例如,在一期《天天向上》節目中,主持人汪涵多次拿嘉賓李穀一的年齡開玩笑,致使李穀一麵露慍色。在節目進行過程中,李穀一也明顯不配合主持人提出的說普通話的要求,堅持講長沙話,並在節目中說汪涵是“化生子”,氣氛一時顯得較為尷尬。“化生子”在湖南方言中是“兔崽子、敗家子”的意思。在節目中出現這樣的粗話顯然不妥,這和汪涵沒有注意語言的分寸從而激怒了嘉賓有很大的關係。
再如,3月9日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的錄製現場,由於日本籍主持人矢野浩二的一句“順我者死,逆我者亡”的戲語,遭到了在現場做嘉賓的軍旅歌唱家劉斌對日本人的指責和聲討,讓現場氣氛十分不快。就很多中國人的“愛國”觀點看來,劉斌的行為無疑是“很愛國”的,以至於當他哽咽地在現場滿腔熱情演唱自己創作的紅色歌曲後,其激情更是感染了在場的觀眾,獲得大部分“80後”觀眾的奮力鼓掌,據說掌聲持續了將近一分鍾。
娛樂節目主持人的話語許多都是即興的,再加上人數較多、未經過嚴格的預演和彩排,很容易出現類似不可預知的場麵,給節目、觀眾和嘉賓帶來不好的影響。這種分寸感把握不當的現象在許多娛樂節目中都出現過。尤其在團隊主持中,由於人員構成情況更為複雜,成員的性格、知識結構甚至民族背景都有區別,更容易導致節目中的意外發生。所以,團隊主持人在節目進行之前,除了讓每一個成員了解節目的進程、嘉賓的構成之外,還應該充分了解每一期主題的基調、背景、上情、下情,對涉及政治、民族的話題多加小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