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對團隊主持人員設置的構想
團隊主持在我國電視綜藝節目中屬於新的模式,因此在人員構成、角色設置、話語權力的分配等方麵還有許多需要探索的地方,才能達到最佳的組合效果。因此,理想的團隊主持應注重人員的合理配置,發揮團隊的最大作用。
(一)平衡性
個人的力量是團隊整體力量的源泉,主持人團隊在工作時要做到每個人的合理搭配,從而產生一個和諧的、有戰鬥力的集體。平衡性原則就是指人員的搭配實力均衡,既能夠適應各種客觀形勢的變化,又能發揮每一個人的長處。隻有一個完全發揮作用的團隊,才是一個最具競爭力的團隊。在管理學當中,有一個“木桶定律”——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木桶上最長的那塊板,而是取決於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板。所以,在一個團隊裏,決定這個團隊戰鬥力強弱的不是那個能力最強、表現最好的人,而是那個能力相對較弱、表現相對較差的人。所以,團隊主持的每一個成員應該清楚地認識“木桶定律”,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懂得欣賞他人的才華和智慧,善於烘托其他主持人,盡量做到話語權力的平衡,使團隊團結得更加緊密,整體感更強。
在團隊中,每個人的能力和特長不盡相同。盡管在一期節目當中不可能讓每一個主持人的所有長處都得到發揮,但是,我們要在不影響節目順利進行的前提下,盡量讓每一個主持人都有發揮的機會,做到人盡其才,各盡其用,避免花瓶似的角色出現。在《天天向上》中,汪涵和歐弟的表現機會相對較多,但是他們在節目中也經常會兼顧其他的主持人,發揮他們的特長,如錢楓的喜劇表演、田源的方言展示、矢野浩二的滑稽動作等。
(二)參與性
現代電視節目非常強調觀眾的參與性。《挑戰麥克風》中讓觀眾到演播現場唱卡拉OK;《開心辭典》中請觀眾回答問題,實現家庭夢想;《超級女聲》等選秀節目更是讓許多女孩實現了明星夢;就連新聞節目也鼓動觀眾發送手機短信參與到節目的討論當中。娛樂節目發展到今天,不但觀眾可以與節目互動,連主持人也參與到節目的遊戲、娛樂環節當中,和觀眾、嘉賓一起聯歡。《唱遊中國》的主持人都能歌善舞,可以和嘉賓共同演唱、探討音樂、遊覽風景名勝;《快樂大本營》中“快樂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參與遊戲與觀眾互動、和嘉賓競爭;而以“公益禮儀脫口秀”為定位的《天天向上》則把節目現場變成一個小小課堂,主持人化作學生,和觀眾一起在遊戲娛樂中增長知識、獲得快樂。
如《天天向上》在影視配音演員的一期節目中,汪涵和歐弟直接同劉德華、梁朝偉的配音合作,演繹《無間道》;在廣告明星的一期節目中,錢楓、田源又和廣告片的女主角合作表演廣告片段。在這樣的參與體驗中,主持人展現了自己的特長,贏得了掌聲和喝彩,有時又會露出窘態,令節目現場歡笑不斷,讓觀眾忍俊不禁。
這樣的參與活動,削弱了主持人的明星化特征,也讓主持人和節目更加融合,增加了真實感和體驗感。同時,讓每一個主持人都參與節目的遊戲和娛樂,既發揮了每位成員的特長,又實現了分工的平衡。
(三)多樣性
主持人節目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涉及各方麵的知識,由多樣化人員組成的主持人團隊能發揮每個人不同的優勢,使節目更具專業性,人員更具互補性。《快樂大本營》中的“快樂家族”就是由不同年齡結構、不同知識背景、不同性別的三男兩女組成的主持人團隊——學外語出身的吳昕、影視演員謝娜、大學教師何炅、專業主持人李維嘉和大學生杜海濤。除了職業和知識背景多樣外,個性氣質也體現多樣化特征。何炅的幽默,李維嘉的機智,謝娜的張揚,吳昕的內斂,杜海濤的滑稽,多種性格、多種特長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相得益彰。這個團隊在年齡結構的搭配上也比較合理,何炅、李維嘉生於70年代,在節目中也像老大哥控製著全局;謝娜生於80年代初,承上啟下,溝通作用明顯;吳昕、海濤年紀更小,資曆不深,他們時而受捉弄、時而自嘲,有機地配合著其他主持人搞笑特長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