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言類節目影響研究
(一)方言類廣播電視節目受眾調查研究
陝西方言音韻獨特,影響廣泛,方言作為“一方之言”,是一種文化。像不同種類的語言一樣,每一種形式的語言都包含了一定的民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心理積澱等信息;含義豐富深刻,具有獨特的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方言是中國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載者,是中國民間思想樸素的表現形式。
自1955年10月中國開始推廣普通話,使之成為中國內地唯一的官方語言以來,除了少量富有地域特色的方言廣播(諸如粵語、客家話、閩南話、滬語等),方言逐漸失去其地位並開始在媒介有隱退之勢。近些年,廣播電視節目中幾乎全是普通話節目,偶有幾檔夾雜著方言的節目和電影人物對白。伴隨著娛樂元素的激活和發展,方言節目也以一種新的姿態走向電視熒屏。那麼,方言節目是否應該存在?又有多少受眾能夠接受認可它?
(二)關於《都市碎戲》和《碎戲碎事》的幾點思考
鑒於陝西地區以方言製播的廣播電視節目眾多,在此我們僅選取《都市碎戲》和《碎戲碎事》這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欄目進行分析。
1.方言標準化程度有待提高
不論是《都市碎戲》中部分主人公的人物對白,還是《碎戲碎事》中主持人的主持詞,其陝西方言都明顯不夠標準。交流中語言生硬,甚至讓受眾聽起來感覺很別扭,聽感上既想往陝西方言貼近,又想往普通話靠攏,沒有音韻美。
2.製作群優勝劣汰
《都市碎戲》從2005年4月開播至今,收視率走了一個由低到高再到低的過程。2006年4月收視率僅為4.58,相對於之前的高收視率來說走入了一個相對比較明顯的低穀。2006年4月節目收購最高價為1.1萬元,有13部僅為0.8萬元。
共有22家影視公司的節目播出,其中“飛龍影視”的製作水平相對較高,兩期節目均進入了本月前五名。而“星光科技”和“今朝影視”各有兩期節目,但成績均不理想。
究其原因是2006年陝西市場碎戲製作群明顯增加,《百家碎戲》以“克隆版”姿態出現,對市場形成了一定的衝擊,收購價一降再降。據了解,最低的影視公司每部戲隻能收到0.6萬元,直接影響了劇目投資再生產的質量。因此,節目製作公司要從選題入手,在豐富內容、嚴把演員關、增加懸念、包裝藝術性的唯美畫麵等角度進行創新。
3.提升人文氣息
目前,我國廣播電視語言傳播所麵臨的主要病症是人文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現為:a.引導不當,b.主體缺失,c.品位無味,d.關心不切等。人文精神是創作主體的人文精神,主體旁落則人文精神就失去了容身之所。
《都市碎戲》中的節目應該有哲理,有啟發,有反思,讓人看了耐人尋味。編劇的創作方向應該適當轉變,應避開婚外戀、第三者、打架、罵人、吵鬧等劇情的窠臼,大量的對白髒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足球場上的“陝罵”,無形之中降低了陝西人的品位和素養,起到了負麵影響;說到減少節目內容雷同,力求創新,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軟新聞中提煉主體,豐富框架,從而實現“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受眾在傳遞信息、分享知識中獲得愉悅、受到感染,雅俗共賞,提升品位。
4.豐富談話主題內涵
語言傳播要通過不同品位的節目達到服務受眾、引導受眾、鼓舞受眾的傳播目的。語言傳播的人文精神也滲透在不同品位的節目中,從文化層麵上節目可分為三大品位:通俗品位、平實品位和高雅品位。《碎戲碎事》聊天談話節目屬通俗品位。它是一種文化娛樂,易感受、可參與、較寬鬆、不拘束。該節目中請到的嘉賓一般由主要演員、編劇、導演和熱心觀眾組成,但是談論話題較分散,不集中,並且經常和劇目沒有關係;預熱時間長,進入正題慢;所以會出現“沒話說不出,有話說不完”的尷尬局麵,甚至主持人突然冒出插播廣告等間歇性停頓,影響了話題討論的連貫性和受眾思考、參與的愉悅感。建議主持人與嘉賓要進行深層次的溝通,盡量配合默契;討論內容可以涉及提高觀眾鑒賞能力和解讀碎戲內涵等藝術角度,真正利用節目資源,實現更好的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