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特殊遞進句研究(上)(2)(2 / 3)

(1)AA製是成功團隊的不二法門。a.有些人以為上麵的人就該掏多點腰包,否則就發牢騷,並傳播負麵信息,b1.不但不推崇他的領導人,c1.反而輕蔑領導人,b2.不但不感恩,c2.反而有怨氣,b3.不但不反思自己,c3.反而把問題推到上麵的人,d.這種人就是問題人物!

例(1)a前提“有些人的所思所為”,b1b2b3預期,c1c2c3現實,d主觀認識“問題人物”。

此外,當然還有d項不出現的句子。如:

(2)a裏邊的婦女們聽他這一喊叫,b不但沒有把桌子搬開,c反而把桌子擋得更緊了。d(劉流《烈火金剛》)

例(2)a前提“聽他這一喊叫”,b預期“把桌子搬開”,c客觀現實“把桌子擋得更緊了”,d主觀認識“行為與結果適得其反”。四要素中b預期通過否定形式表達;d主觀認識“他白喊了”結果與預期相對,通過整個句子表達。

有時前提也可以是顯而易見的道理而隱含其中。例如:

(3)a.b.史實不但沒有限製和束縛我,c.反而支持和方便了我,使我能夠沿著一條軌道,比較順利地走完這一段寫作路程。d(吳強《紅日》)

例(3)前提a“史實要限製和束縛相關的文學創作”這是顯而易見的常識性的,因此很容易推出預期b“限製和束縛我”,c現狀不但與預期相反還遠遠超出預期“支持和方便了我”,d主觀認識隱含在句式之中“史實成就了我”。

所以我們可以確定反遞句成立的條件是:主觀預期b和客觀現狀c兩個部分的必現,b、c間存在語義差;主觀認識或客觀結果d常常隱含而前提a可以顯現也可以隱含。

1.2預期與結果的語義差主觀預期B小句與超出預期C小句之間的語義特點:具有反義關係;有語義差。A和B反義的體現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

1、主觀預期b和客觀現實c由相對反義詞或短語構成。如:

(4)a.他b.不但沒哭,c.反而笑了。d.

(5)a.b.他的年齡不但不小,c.反而大了。d.

例(4)語義差:“哭<不哭不笑<笑”。例(5)為:“小<中<大”。這類的反遞句式比較常見。

2、主觀預期b和客觀現實c由絕對反義詞或短語構成。如:

(6)a.他b.不但不死,c反而活得更加鮮活。d

(7)a.他b.不但不會恨你,c.而且還更愛你呢!d

例(6)的語義關係為:“死|活”;例(7)b“不會恨”與c“愛”本已構成反遞,但其中用“更”增加程度從而進一步凸顯語義差使之更為強烈。這類反遞句式與前一類句式相比出現頻率低一些。

從上麵的分析可以看出:反遞範疇的框架內能容納的語義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可以說反遞句式是一個兼容性(compatibility)很強的句法框架,由此反觀反遞範疇,也是一個以語義為基礎,廣泛兼容多種句法和語用層級的強勢(advantage)範疇。

二、反遞範疇的形式表現

反遞範疇四要素體現在形式上是:“不但不B,反而C”。因為a前提(原因/條件)可隱含、d主觀認識或客觀結果則常不出現。那麼b預期(主觀預測)與c現狀(客觀存在)就成為最為重要的信息。語義有決定性,反遞的語義要件就是:b、c事件,在形式上實現為“不但不”引出預期(基本事件,簡稱基事)B,“反而”引出客觀現狀(反遞後發生的事件,簡稱遞事)C。形式表現主要有:

2.1“不但不A,反而B”最典型的反遞句式,出現頻率最高。如:

(1)a.可是知縣為了升官請賞,b.不但不向上麵報災情,c.反而報連年豐收。d.(戴厚英《流淚的淮河》)

例(1)a前提下的b預期是“(知縣)向上麵報告災情”,但客觀現實c卻是“(知縣向上麵)報連年豐收”,d“知縣貪功枉法謊報民情”認識隱含,本為受災卻報“連年豐收”,b、c完全對立。語義差為:實報>沉默>謊報(豐收>一般>欠收>絕收)。在形式上選擇用“不但不…,反而…”連接,體現了典型的反遞。

2.2“不但不A,還B”這是留有中項的對立預期型反遞,即預期與現實完全相反。例如:

(2)a.你帶回去,請老太爺密密收藏;有一天官軍克複杭州,拿出公文來看,b.不但沒有助逆反叛之罪,c.還有維持地方之功。d(高陽《紅頂商人胡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