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特殊遞進句研究(上)(2)(3 / 3)

例(2)語義差為:“功>無功無過>罪”,b預期“有罪”跨越中間項“無功無過”直接進入c主觀斷定的客觀現實“有功”形成反遞,小句用“還”連接,如果插入“反而”整個句子意思不變。

2.3“不但不/沒A,反而更B”預期與現實程度加深型反遞。例如:

(3)a.豈知b.兩處穴道不但毫無鬆動之象,c.反而更加酸麻,d不由得大駭。(高陽《紅頂商人胡雪岩》)

例(3)語義差為:鬆動>維持原狀>酸麻>更酸麻。預期b在最前端“鬆動之象”,客觀現實c卻在最後端“更加酸麻”從而導致客觀結果d出現。因預期與現實差距太大形成典型的反遞。

2.4“不但不/沒有A,(反而)連X也B”預期與結果更為主觀化表述,即“反而”小句中用“連X也B”來進一步強調預期與結果的差距。如:

(4)a.雅晴不需要會彈吉他,因為桑桑再也不彈吉他了!b.不但不彈吉他,c.她連見也不願意見吉他了!家裏沒有吉他,她身邊也沒有吉他!她永遠也不肯去碰吉他!(瓊瑤《夢的衣裳》)

例(4)預期b的級差:“1彈>2偶爾彈>3不彈>4討厭彈>5不願見”。預期b由1級“會彈”跳躍到c客觀現實5級“不願見”,以強調預期b與現實c程度巨大反差,這一語義由“不但不/沒A,(反而)連X也B”形式表現,這是強調反差結果的反遞句式,也是反遞最為強烈的一種形式。

2.5“不但不/無A,反而B(小句)”這類反遞句式的預期b一般比較簡短隻起提示作用,而客觀現實c則是比較充分的陳述,重心放在c,整個句子形成主題與陳述。例如:

(5)a.這樣做可以對那些自由化泛濫者在行將犯罪的時刻敲一警鍾擊一猛掌,b.不但無害c反而會使其刻骨銘心記取教訓降低社會上的做案率犯罪率。d(維潤身《撓攘》)

例(5)與b預期“無害”相反的是“有益”,表述者未直接表明而是引導受信者進行推理:b無害(抽象引導)——c會使其刻骨銘心記取教訓降低社會上的作案率犯罪率(通過現實概括:有益)——d(這是好方法)”。這也是用具體陳述引導抽象概括來實現反遞,不同的是“不但B,反而C”是對陳述對象“這樣做”進行陳述的,是整個反遞小句充當謂語。

2.6“不但不A,反而B,甚至C”即一b多c的遞進。“不但不/沒b…反而c1…甚至c2…”且在語義差上c1<c2。如:

(6)a.崇禎沒有料到,劉宗周在疏中b.不但不向皇帝引罪自責,c1.反而批評了朝廷的許多弊政,c2.甚至直接批評了君父。(姚雪垠《李自成》)

例(6)b預期“向皇帝引罪自責”、c1客觀現實“批評了朝廷的許多弊政”已構成完整的“不但不B,反而C”遞進句式,但“甚至c2”追加形成“不但不b,反而c1,甚至c2”遞事的遞進。其程度級差為:“1引罪自責<2開脫責任<3沉默<4批評朝廷<5批評皇上<6批評太上皇”。由b“1引罪自責”跳至c1客觀現實“4批評朝廷”,再跳至客觀現實c2“6批評太上皇”,即“bc1→c2”。即b項是本來預期應該實現,c1項是與預期相反的結果,c2項即遞進項則是c1項程度的進一步加深。

2.7“不但不A,甚至B”這類句式的基本類型是有“甚至”出現,而“反而”沒有出現,但如果出現“反而”則更強調預期與結果的反差。如:

(7)a.但是也要看到一種傾向,就是有的人、有的單位隻顧多得,b.不但不照顧左鄰右舍,c.甚至不顧及整個國家的利益和紀律。(《鄧小平文選》)

例(7)級差為:“個人<別人<單位<兄弟單位<集體<上級單位<整體<國家”。由前提a“有的人、有的單位隻顧多得”引出預期b,用“甚至”一步到位登上終端現實“不顧及整個國家的利益和紀律”形成巨大反差從而實現反遞。

2.8“不但不A,B”這類句式A、B兩項之間是明顯對立的。

(8)a.過了幾天,b.雨不但不停,c.愈下愈大,d.可是景兒就出來了。(馮驥才《一百個人的十年》)

例(8)“下雨”、“雨停”對立的無級差,但“下雨”則有級差:“雨停|下雨:小雨<中雨<大雨”。預期b“雨停”與客觀現實c“雨愈下愈大”是進入“下雨”轄域占據最終端而形成反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