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校長要以寬闊的心胸和極大的耐心去傾聽。讓他把話說完,給他機會解釋,不要防護、抗拒,不要打斷、爭辯,不要急於下結論,也不要過於沉默,偶爾插幾句“是的……”、“以後……”,他會覺得校長是個有修養、有同情心的人,他更會信賴校長。

2.要言不煩。

校長的語言應該是要言不煩、條分縷析、談言微中、旁征博引的。但在現實中,有的領導喜歡羅列許多理由,無主次、無重點、無邏輯性,嘮嘮叨叨,重複拖遝;有的領導喜歡做流水賬,把以前的經曆津津有味地從根說到梢,從頭說到尾,繞了半天回不到主題上來,聽者焦急無趣又無耐;有的領導話語裏沒有一句至理名言,沒有一絲真知灼見,沒有一處幽默的描繪,沒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甚至沒有一點兒真情實感。如此蒼白無力的語言,怎麼打動人心,怎能說服人,讓人怎生敬佩之情!而語言是否有見地,說服力是否強,是與人知識多少、學問深淺成正比的。校長隻有不斷豐富知識文化修養,才能厚積薄發,言簡意賅,說出有質量有分量有感染力的話。

(三)先揚後抑,重評輕批

為使劇情跌宕起伏,需要構思故事情節來推波助瀾。為使談話雙方心理距離貼近,教師的自尊得以提升,校長與教師談話要先擇典型事例給予表揚肯定。情感基礎夯實以後,再以評為主給予必要的批評。

1.不吝嗇讚美。

世間大部分人從童年開始就有了渴望別人認可的需要。如果身為學校精神支柱的校長該表揚時不表揚,就會使教師在無盡的期待中漸漸失去工作熱情,從而走向一般化;該讚美時不讚美,校長的想法就會永遠停留在紙上,校長的批評會讓人感覺如芒刺在背。如果校長有意識地用表揚和讚美表明校長的關注、關心,清除教師對校長的疑慮和隔閡,滿足教師的榮譽感和成就感,使其認識到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和價值,在校長心目中的形象,那麼談話會在熱烈的情緒和振奮的鬥誌中愉快地進行。值得注意的是,表揚與讚美切忌輕描淡寫、泛泛稱讚,要慷慨,要言之有物,更要真誠。

2.要輕批重評。

講究藝術性的批評,是奉獻給對方尤其是自己的一份財富:它可以減輕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個人修養,增加彼此信任,促進親密友好。反之,則心蓄不滿,情緒對立,惡語相向,甚至引起訴訟。怎樣使批評不產生負麵影響呢?

首先,使批評紮下根基。批評之前要讓教師知道校長對他的期望是什麼。他心裏自會自我評估,對批評有所準備。

其次,以“評”為主,以“批”為輔。“評”是講道理,實事求是地評價與分析;“批”是指出所犯錯誤的性質。如果隻“批”不“評”,就會變成訓斥。所以校長要以平和的語調與教師一起分析:那樣做對他個人有什麼不利和影響,客觀方麵對他有什麼製約,主觀方麵問題出在動機上、期望值上還是方式方法上,自身的潛力和價值是否認識到並且發掘出來……。教師深切感受到校長的確是為他著想,對批評就會誠懇接受甚或心存感激。

第三,忠言不必逆耳。要多使用描述的、具體的、肯定的句子,如“我覺得……”、“依我看……”、“我相信……”等,使教師感覺不到職權性影響力的壓製,隻感覺像朋友在談心。你的話隻是個人看法,不是行政命令,他可以掏出心裏話與你商討,在商討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你的影響。不要用“從來”、“總是”、“根本”之類帶有偏見和蓋棺定論的字眼,否則會改變論題,節外生枝,並且糾纏不清,導致談話失敗。

第四,就事論事。不翻舊賬,不與其他教師比較。過去的問題他可能已經注意到了,並已糾正,如果現拉扯出來,他就會感到你一直在收集他的缺點,現在跟他算總賬了,由此產生抵觸情緒;與其他教師比較,顯然是表達對他的失望,對其他人的信任。連信任都沒有了,談話還有必要進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