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種服務,在教育市場中,學校每一步的發展都離不開家長、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校長除了在校務公開、校長接待日、家長會上認真聽取家長意見外,還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和教師一道主動走到學生家中,了解學生家庭情況,特別是特殊學生家庭,感受學生家庭疾苦,了解家長對學校的期望、對學生的期望、對教育改革的期望,甚至對學校、教師的投訴意見,掌握豐富的信息資源,為校長合理決策學校發展思路提供有益參考。

4.樂於傾聽中層幹部的逆耳之言。

中層幹部是協助校長管理學校的左臂右膀,一般是校長意見的忠實執行者。在具體工作過程中,他們身處一線,摸真情、做實事,掌握的情況有時比校長要明、要細,對某項工作他們往往會有自己的想法與措施、甚至與校長意見不一致的想法、措施,此時,校長若能虛懷若穀,多聽聽中層幹部的逆耳之言,不僅有利於整個班子的團結奮進,也有利於發揮中層幹部工作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有利於校長全麵掌握真實情況,促進學校整體發展。

撲下身子抓工作,帶著感情抓教育,學會傾聽與交流,無疑是校長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增強管理魅力的有效之舉。常言道“忠言逆耳利於行”,在學校管理中,校長當廣開言路,從善於如流。

二、校長要學會與教師溝通

校長在學校管理工作中難免會與教師積累一些衝突,如:工作任務的安排、無意中言語的傷害、工作失誤時的批評、評優晉級的偏差,以及一些小小的誤解,這勢必會導致部分教師與校長會產生心理上的隔閡。有了這種隔閡,必然會影響學校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校長必須學會和掌握與教師及時溝通,消除隔閡。

溝通是尊重人格、消除隔閡、增進友誼、形成共識的一劑良方,也是校長心胸豁達、掌握主動的一種境界。但是,現實中絕大部分教師在與校長交往中,總會不自覺地有防範、掩飾心理。因此,作為校長就需主動走近教師,學會溝通,善於溝通。

校長與教師溝通要從領導的角色中擺脫出來。首先,要與教師平等相待,傾心相交。在鼓勵教師講實話、真話、心裏話的同時,自己也要不擺架子,不講套話,在信任的基礎上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其次,允許分歧,求同存異。校長必須注意傾聽教師中各種不同的聲音,因為不同的聲音不乏金玉良言、真知灼見,當然,不同的聲音中也有錯誤和偏激的。這時,校長要有氣度、有雅量,辯證地看待,不能因與自己意見不合而抱成見,借機給人“穿小鞋”。溝通過程是心與心的交流過程,也是換位思考的過程。校長多與教師溝通既能在情感上拉近距離,又能在許多問題上達成共識,更好地開展工作,達成目標,樹立領導形象。

一個優秀的校長應該保持與教師的廣泛的溝通和接觸,與教師有著密切的聯係,在溝通中消除隔閡,形成共識,增進友誼;在接觸中了解教師,傾聽心聲,解決問題;在接觸中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傳達信息。這也是校長的為人之道,治校之策。

三、校長與教師談話的技巧

校長與教師工作在一個生態體係、一個整體環境中,教師隊伍的建設關係到學校的存在與發展。因此,校長除了要在技術上投資外,還必須在精神層麵上投資,這就是經常與教師談話。成功的談話,能激勵教師與校長共襄盛舉,達成學校、教師和校長三方皆贏的協議與目標,尷尬的談話,不僅會拉大校長與教師的心理距離,給聯係情感的橋梁添障礙,而且會由此降低校長的人格權威。因此,與教師談話如同演出一本劇,必須在劇本、情節、台詞、表演等方麵講究其藝術性。

(一)先定時機和目標,後定場合與內容

選定時機和場合如同設計場景,確定目標和內容如同編寫劇本。理想的談話時機與場合能為最佳的談話效果提供先決條件,明確的目標與內容能使談話有的放矢,水到渠成。

1.選定時機和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