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渠道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的。例如,在國內,人們往往喜歡在會客室擺放菊花。因為我們中國人普遍喜歡菊花的淩風傲雪、風霜高潔。交往對象一般也有如此感覺。然而在一些歐美國家,菊花通常意味著悲哀或者不幸,因此經常被用作喪葬、掃墓和吊唁之用。如果我們在接待歐美國家的客人時,就絕對不能在會客室擺放菊花,否則對方會認為這次交往“晦氣”。
再如,近年來,婚紗攝影頗為流行。在結婚之際拍攝一套浪漫溫馨的西式婚紗照,已成為年輕人結婚的必要步驟之一。同時,許多已經成婚多年的老年夫婦為了感受以前沒有經曆過的幸福時光,也紛紛加入其中,希望給自己的婚姻生活增加點色彩。
有趣的是,在選擇婚紗時,盡管大多數人選擇的是白色,但仍然有許多人受固有的傳統習慣的影響,喜歡選擇一些“喜慶”的顏色,如紅色、粉色、紫色等。殊不知,婚紗作為西方國家一種傳統的婚慶服飾,是有一定之規的。婚紗的具體色彩,是和成婚者結婚的次數密切相關的。隻有那些初次結婚的女士,才能穿白色婚紗,而那些身著彩色係列婚紗的女性,則往往表明自己已經並非初婚了。
對於婚慶顏色的認識,作為一種溝通渠道,在本國或者本地區是約定俗成的。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選擇的不同,則充分說明了溝通渠道的地域性。
溝通渠道除了地域性,還有穩定性。即在同一地區,人們對某種事物的看法往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不會朝三暮四、朝令夕改。否則,就不能稱其為溝通渠道。就像歐美人對菊花的認識已經由來已久一樣。
然而溝通渠道的穩定性是相對的。有些傳統的共識,在經曆了曆史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之後,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例如,在以前,中國婦女一旦結婚,就應把頭發盤起來,以在眾人麵前表明“已婚”的身份。但在如今,這種傳統已經改變,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任意選擇發型。如果我們還根據發型來判斷女士的婚姻狀況,就會貽笑大方了。
第二節 校長的人際溝通
一、學校管理中校長要樂於傾聽、善於溝通
學校不僅是師生讀書、生活的地方,更是他們精神成長的家園。把學校辦成每一個人留戀、向往的場所,讓師生盡享生活的幸福與事業、學業的成就,日常管理中,校長要善於傾聽來自不同方麵的聲音,做好各種交流溝通工作,優化教育環境,贏得廣泛認同。
1.樂於傾聽學生的表白。
“校長是學生的校長”,蹲下看孩子,了解孩子的現實感受和內心需要,校長要主動降低自己的高度,經常深入到課堂中間、孩子中間去走走看看,與孩子麵對麵談談,聽聽孩子的想法與建議。一則可以給孩子們一個下情上傳的機會,了解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通過推心置腹的交談,當好孩子的心理醫生,成功的給予鼓勵,疑惑的給予疏導;二則可以根據孩子的意見調整自己的管理措施,整合教育資源,合理開發校本課程,最大可能地創設一個讓孩子們能享受學習的教育時空,讓每一個學生每一天都能在校園裏快樂生活,快樂成長。
2.樂於傾聽教師的心聲。
一個巴掌拍不響,眾人劃槳開大船。校長的管理思想隻有轉化成教師的意誌和自覺行動,教育理想才得以實現。在學校管理工作中,校長不要總以領導者自居,要意識到校長與教師隻是分工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校長要關心教師,主動與教師交往,了解不同教師的不同追求,認真聽取各種教師心聲,甚至牢騷之言;同時通過對對話,讓教師了解領導的內心世界、決策意圖,彼此溝通成為知音。對凡是應公開的內容都向教師公開,使教師明明白白;對不同意見甚至反對意見,念人之功,容人之過,不抓辮子,不找棍子,不給教師“穿小鞋”,幫助教師在群體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學會與人和睦相處,使教師與領導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3.樂於傾聽家長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