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人際溝通與交往概述
每一個人自誕生起,交往就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作為人類生存與發展賴以繼續的一種行為模式,交往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曆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交往使我們彼此了解,是交往使我們互通有無,是交往使我們化幹戈為玉帛。在改革開放和全球化浪潮席卷中國大地的今天,無論是人際交往的廣度還是深度,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
交往是人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都是有目的的。而要達到目的,僅僅停留在交往的層麵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交往雙方的溝通。隻有在溝通的基礎上,交往的雙方才能明白對方的意圖,進而對是否繼續交往做出自己的判斷和決定。例如,談判是一種典型的交往方式。但如果在談判中,雙方都采取強硬立場,互不妥協,那麼談判就會因為無法溝通而破裂。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溝通是交往的一個間接目的,不達到溝通,交往就沒有效果。
人人都懂得交往,但並不是人人都懂得溝通。如何在人際交往中達到溝通,已經成為每一個現代人都非常關注的問題。本節的目的,就在於給大家一種啟發或者提示,希望能有助於各位讀者交往的成功。
溝通有賴於正確的交往藝術。所謂交往藝術,是指人們在交往中對必須遵守的規則的理解、遵守和運用。一個人是否懂得交往的藝術,實則是其溝通能力(交際能力)高低的體現。如果把一個人的能力劃分一下,應該包括業務能力和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兩大類。成功學認為:業務能力是人們立足於社會的能力,而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則是人們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相比較而言,溝通能力(交際能力)比業務能力更能稱之為成功的關鍵。這一觀點充分說明了交往藝術的重要性。
交往藝術的核心在於對別人表示尊重。隻有尊重自己的交往對象,交往對象也才會尊重你自己。在互相尊重的氛圍下,交往才能順利進行。許多人認為,在生意場上的交往中,交往雙方都是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經濟利益,沒有必要用“假惺惺”的互相尊重來掩飾自己的目的。的確,互相尊重往往隻是一種形式的表現。但殊不知,這種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它在交往中所發揮的往往是“潤滑劑”的作用,從而使交往能夠在一種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最終達到雙贏的結果。
對別人的尊重是要表達出來的。許多人認為,對別人的尊重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不需要特意表現出來。其實,任何人都是希望自己被尊重的,並且都希望自己得到的尊重為他人了解。因此,讓對方感覺到自己對他的尊重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會見領導或重要客人時,任何人都必須關掉自己的手機和呼機。如果我們在會見剛開始之際,當著對方的麵關機,就會明確地表達自己對對方的尊重。對方會打從心底裏感激你的尊重,交往就會順利許多。
尊重的表達必須是規範的。許多人希望表達自己對對方的尊重之意,但卻往往因為“形不達意”而做無用功,甚至弄巧成拙。避免不必要的尷尬,關鍵就是應當明確表達的規範性。例如,請貴賓就座於上位是接待禮儀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但哪兒是上位?這點就需要我們的接待工作者胸有成竹。如果安排錯了座位,就有可能招致對方的誤解,以為接待方故意為難或貶低自己,交往就會遇到諸多麻煩。
總而言之,成功的交往有賴於交往的藝術,交往藝術的核心是對別人表示尊重,尊重是需要表達出來的,而表達必須是規範的。本節的重點,即在於對交往規範的探討。
一、交往藝術的基本內容
學習交往藝術,首先應當明確交往藝術的基本內容。所謂交往藝術的基本內容,是指人們在交往中尤其應當注意的、對溝通與否起到關鍵作用的要點。掌握了交往藝術的這些基本內容,我們就能在各式各樣的交往中舉一反三,靈活應對各種場景。
一般而言,交往藝術的基本內容有兩項:形象設計與溝通技巧。
(一)形象設計
在交往中,對自己進行必要的、適當的形象設計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在這裏,所謂形象設計是指對自己的儀表、服裝、飾物等進行恰到好處的修飾和選擇,使之符合自己的體表特征和身份要求。簡而言之,就是穿著打扮的基本規範。人們常說:尊重自己是尊重他人的前提。隻有對自己進行適當的“設計”,使自己的形象遵守一定的規範,才能使自己的交往對象明白你的良苦用心,明白你對他的尊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