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成功校長的創新思維能力(2)(2 / 3)

思維浮泛,滿足表麵現象。思維浮泛的校長不善於深入分析事物各種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缺乏深刻性思維品質,往往隻看到事物的表麵聯係與外部特征,為表麵現象所迷惑,因而抓不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更談不上有科學的預見性。

思維混亂,缺乏邏輯性。平時我們說某人說話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實際上就是指這人思維混亂。思維混亂的校長,其思維跳躍而無規則,論證紊亂而無條理,判斷矛盾而不清晰,推論似是而非,表述語無倫次,整個思維像亂麻一團。

思維狹窄,缺少多維思路。主要表現為:(1)“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往往隻看到一件件具體、瑣碎的工作,而看不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製約與內在聯係;(2)“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處理問題強調某件事的可否、某個人的得失,而不考慮對其他人、事或學校整體工作的影響;(3)跳不出點與線的限製。其思維盯住的僅是事物的一點、一線,而不是立體的、多維度的、多變量的。例如對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多維思維的人,能從教師、學生、家庭、社會等多種因素考慮,製定規劃,采取措施,全麵發展學生的素質與能力;而思維狹窄的人,則跳不出單純、片麵提高學生分數的舊框框。

求同排異,喜好一樣標準。求同思維對於校長工作有其積極作用,但由於受傳統計劃經濟的“鑄造”,許多人都有一種求大一統、求和諧而不願標新立異、樂為人先的思維傾向,這是消極的。因而,一些校長隻求同不求異,企求平和,謀求中庸,隻注重學生的共性發展,而排斥學生的個性發展,將“全麵發展”看成是“平均發展”,以求得一樣標準、一致意見、一個模式為善,思維過程中顯得謹小慎微,生怕走錯一步。

目標短暫,缺乏未來意識。目標是動機未來的實現,它指明要“做什麼”。任何行為的產生都不是盲目、無緣無故的,而是有意識、自覺、有計劃的。但是,由於校長日常接觸的是具體的人和事,所以,一些人的思維目標就停留在完成眼前工作上,目標短暫,站的不高,想的不深,看得不遠,缺乏未來意識。

人雲亦雲,不善獨立思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校長應善於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不為他人所左右,同時,能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有些校長卻唯上是聽、迷信盲從,愛被動地模仿別人,尤其是對於那些賢者、尊者、權威的東西,或者多數人的意見都會接受,而不肯開動腦筋獨立思考。

主觀主義,言行自以為是。所謂思維的主觀主義,就是校長不顧客觀實際,無視客觀規律,或者把想像當作事實,以感情代替政策;或者不做調查研究,不聽他人意見,處理問題主觀臆斷;或者主觀片麵,自以為是,時時處處表現“獨我性”。這種人有時也強調創新、開拓,但他的創新、開拓是在不顧客觀實際、無視客觀規律基礎上所為的,其結果總是以失敗告終。

教條主義,熱衷生搬硬套。校長的思維以實踐為基礎,具有實踐性。但是,就是有一些校長,輕視實踐,隻強調從書本上的定義、知識出發,生搬硬套,遇事不動腦筋,隻會查找資料,毫無創造性的按老套子辦事,全然不顧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結果經常在現實中碰壁,教條主義嚴重的人往往對新生事物缺乏熱情和理解,因為變化和創新總會突破其已有思維,攪擾其思維走向。

上述十種思維偏頗是校長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經常容易產生的。我們研究思維偏頗,目的是設法摒棄、破除、矯正這些偏頗,提高校長思維水平,建立起與市場經濟體製相適應的現代思維方式,從而形成和發展校長新的教育觀、教學觀、人才觀與質量觀。根據思維偏頗的諸種表現,擇其要者而言,校長可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克服之:

一、開闊眼界,拓寬視野,發展廣闊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