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成功校長的人際交往與協調能力(1)(2 / 3)

(三)競爭性

校長在社會交往中,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合作是競爭的基礎,競爭又促進合作,同級之間的關係,具有明顯的競爭性。明智的校長應當有很強的競爭意識。如競選是競爭性這一特征的突出表現。競爭可以調動人們內在的潛能,激發校長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校長的管理水平。

三、交往應遵循的原則

(一)平等待人原則

所謂平等,是指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與人之間在政治、法律及人格等方麵處於同等的社會地位,享有相同的權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同誌式的平等關係。平等待人是政治上民主的體現。作為校長,必須消除等級觀念和特權思想。校長待人平等,既是對法律的恪守,也是對人們人格的尊重。一個人不管地位有多高,職權有多大,成就有多大,但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謙遜禮讓。

(二)講究信用原則

在交往中,校長言必行、行必果、守信用,才能得人心,取信於人。校長不要自以為是、輕易許諾,而一旦許諾,就應當見之行動。如果對人口惠實不至,當麵答應,而背後又不當一回事,那就會耽誤別人的事情,傷了人家的情感,失去信任,也就降低了校長自己的身份。

(三)寬容待人原則

所謂寬容,就是寬以待人、豁達大度、容忍他人,主動退讓的心理品質。校長待人寬容,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基石。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對於非原則性的問題,如能給以開導和寬容,不計較細枝末節,往往能夠使一些有過錯的人引咎自責、反躬省察。校長如果對逆耳之言能夠欣然聽取,能夠容忍相反的意見,作到有理也讓人,從心理上征服對方,從而達到團結同誌,齊心協力搞好工作的目的。

第二節 成功校長的言語交往能力

一、言語交往的作用

(一)語言是交際的工具

語言,嚴格地說,應當稱為自然語言。之所以作這樣的說明,目的在於和現代邏輯所使用的人工語言(即符號語言)相區分。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人類交流思想、相互交際的最重要的工具,是傳播信息,溝通人們心靈的橋梁。這是對語言一般功能概括地表述。

語言是由語詞指號和語詞意義構成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在交際過程中,指號是能夠傳情達意的手段或媒介物,而意義則是表達者傳遞於周圍人們的思想。說話者運用特定的語詞指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傳遞給聽眾,聽眾接受這些指號,並且理解這些指號的意義,就使人們的思想得以交流。如把一定的語言單位與表達者個人的思想感情緊密聯係起來,作為思想內容的表達形式而出現,這就是所謂言語形式。說出來或寫出來的,就是言語,而不是語言。

語言和言語不同,語言屬於社會現象,言語則屬於心理現象。語言是人們進行相互交際的工具,而言語則是運用語言交際的過程,是感情的表達,也是思想表現的成果。

言語活動是人際交往過程中最基本的活動。這種活動必須以語言為手段,而語言也必須通過言語活動,才能發揮其交際工具的作用。

言語活動包括說話(或寫)和聽話(或閱讀)兩個方麵。說和寫是言語的表達過程,稱為表達言語。它是主動的言語行為。聽或讀則是言語的感受過程,稱為印入性言語,屬於被動的言語行為。言語交際是傳遞信息和接受信息的雙向交流活動。為了達到交際目的,人們必須根據言語信息的輸出和反饋情況,及時控製好自己的言語行為,巧妙地組織好相應的言語形式。

言語又有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之分。說(寫)出來的話,稱作外部言語。而沒有說(寫)出的心裏話,則叫作內部言語。說和聽屬於口語,讀和寫則屬於書麵語。口語是源,是第一性的;書麵語是流,是第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