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改革開放時期的河西教育(5)(2 / 3)

1996年1月,省政府頒布了《甘肅省掃除文盲試行條例》。同年7月,省教育廳印發了《甘肅省掃除文盲試行條例實施細則》,河西各縣相應地製定了實施辦法細則,各鄉普遍配了掃盲專職幹部,簽訂了掃盲責任書,各社社長也同掃盲對象簽訂了脫盲責任書,限期脫盲。自1986年至1990年,張掖地區先後辦起掃盲班(點)2322個,學員達到91810名。有專兼職教師2289人,累計脫盲56377人,文盲率降低到11.9%,全地區有1市、33個鄉鎮、393個行政村達到基本掃除文盲的標準。民樂縣六壩鄉義務掃盲教師趙越壁被國家教委授予“全國掃除文盲先進工作者”稱號。武威地區先後辦掃盲班(點)3629個,學員達20萬人,專兼職教師4780人,累計脫盲11.28萬人,文盲率降低到18%。民勤縣和武威市分別於1987年、1988年達到基本掃除文盲縣的標準。酒泉地區經過幾年艱苦努力,共掃除文盲2.97萬人,15周歲至40周歲的非文盲率達95.3%,安西縣、臨澤縣被評為全國掃盲先進縣。

從1991年開始,河西地區的掃除文盲工作進入了攻堅階段,尚未實現兩基的縣普遍自然條件差,財政又困難,經濟基礎薄弱,教育水平低。河西各級黨委和政府明確了目標,增強了責任感,領導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思想上有教育的位子,組織上有教育的班子,工作上有教育的點子,政策上有教育的口子,財政給教育拿票子。精心策劃,精心組織實施,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在抓好兩頭(製止產生新文盲,防止脫盲後複盲)的同時,針對掃盲對象的特點,因地製宜,因勢利導,把集中辦班、巡回教學、寒暑假中小學生包教等辦法結合起來,把學文化和學技術結合起來,許多地方結合社會活動,在掃盲中增加法律、人口知識,幼兒家庭教育等知識,激發了學員學習的興趣,從而使掃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995年河西各地有2個縣達到省頒標準,其餘各縣均已達到國頒標準,在全省處領先地位。

(二)開展技術培訓,鞏固擴大掃盲成果

河西地區在開展農村掃盲過程中,把農民的學文化和學技術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學技術,鞏固提高文化水平。武威地區以鄉鎮農技校為依托,大力開展各種實用技術培訓。1999年舉辦各類培訓班694個,共11000多期,有31.74萬人參加實用技術培訓,其中參加一個月以上培訓的有1.5萬人次。1999年酒泉地區在農村組織開展了以實用技術培訓和新技術推廣為主要內容的第八第九個“燎原之冬”活動,累計培訓37.4萬人次,舉辦各類技術班3083期;綠色證書培訓8151人,合格6795人。

(三)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粗具規模

1999年武威地區已建成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16所,鄉鎮辦學麵達到100%。建成村級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002所,辦學麵達到88.6%,經當年驗收又有10所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達到省頒丙級標準。全地區達到省頒丙級標準的示範性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已有30所。酒泉地區加強了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的建設,2000年,有4所農民文化技術學校通過甲級學校縣市初評。

(四)各類成人學曆教育有了較大發展

2000年張掖地區各類成人考試報名人數達2903人,比上半年增加1195人,錄取1748人,占報考人數的60.4%,比上年提高12.79個百分點。高等自學考試工作也有長足發展,上半年報考50個專業,10345門次,下半年報考52個專業,15029門次。2000年累計報名25374門次,比上年增長12%,全年共有260人獲得大專以上畢業證書。嘉峪關市2000年1415人參加成人高考,902人被省內外高校錄取。全年參加自學考試的有600人(3572門次),畢業32人。金昌市有6903人參加自學考試,合格率72.6%,畢業148人。武威地區、酒泉地區在鄉鎮設立自考工作站,報考人數和畢業人數有較大增長。

四、持續穩步發展的高等教育

千裏河西唯一一所普通高校——張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始建於1978年,開設兩年製中文、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美術6個專業,1985年和1986年根據河西經濟的發展和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先後設立了三年製政治曆史、化學生物兩個雙學科專業。

1990年張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共有7個係(中文、政史、英語、美術、數學、物理、化生)8個專業,另設有馬列、教育、體育、藝術4個公共課教研室,在校學生1514人,教職工408人,其中教師204人,教師中有副教授26人,講師52人,另有其他係列專業技術人員58人,在讀和已畢業碩士研究生27人,占教師總人數的13.3%,形成了一支結構基本合理,能夠適應教學和行政管理需要的教職工隊伍。建有生物、理化實驗室18個以及設施比較先進的語音室、計算機室和電化教室,400米的標準田徑場和草坪足球場,圖書館藏書20萬冊。學校占地麵積176畝,建築麵積43450平方米,是建校初期的3倍。特別是“七五”期間學校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擴建校舍,使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教學科研以及生活設施基本配套。學校固定資產總額達103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