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最後十年,特別是“九五”。期間,河西地區職業技術教育遇到招生難、就業難、職業教育質量不高的困難,同時也麵臨新的機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多種經濟成分發育形成對教育要求的加大,特別對中高級職業技術人才需求的加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必然會產生新的專業,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目標、新動力、新機遇,初中畢業生一部分升人普通高中,絕大部分就會成職業學校的生源。困難和機遇並存。河西地區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教育戰線上的廣大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搶抓機遇,積極尋求對策,開展大學習、大討論,進一步理清職教發展的思路。探索“職普溝通、一校多製、資源共享、多種功能”的新路子,在職業學校舉辦綜合職業高中班和農村初二分流職業技術班。加大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認真抓好骨幹學校的晉級工作,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和熱愛職教的熱情,提高社會影響力;穩步推進“雙證製”,強化學校對學生職業技能訓練,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圍繞市場經濟及產業調整,及時合理地調整相對飽和專業,有效吸引和擴大招生規模,采取多種形式,提高職教隊伍整體素質,適應新的形式;初中生免試進入職業學校學習;職業高中學生可參加普通高中會考,參加普通高考,允許普通高中在校學生自願轉入職業高中學習。由於目標明確,措施得力,河西職業技術健康穩步快速發展。截至1999年,嘉峪關市有職業高中2所,在校學生427人;高級技校l所,在校學生830人;市職教中心通過省上B級校達標驗收,並進入全省骨幹職教基地“461”工程,得到省上的資金支持。金昌市有農職業中學3所,在校學生872人;師範1所,在校生327人;各類職業學校在校學生與整個高中階段在校學生人數的比例達到45%。永昌縣職教中心晉升為省級重點職教中心。酒泉地區有中等專業學校5所,其中技校4所,中師1所,在校學生2875人,教職工2411人;職業中學8所,在校學生達9968人,高中階段職教與普高招生之比1.32:1。酒泉市職教中心通過國家級重點複評驗收,列為國家級重點職中。酒泉地區6所職教中心和1所職業高中均達到省級示範性職中辦學標準,均跨入全省確定的重點辦好50所職中行列。張掖地區有中等專業學校5所,在校學生3285人,教職工2531人;農職業中學9所,在校學生3647人,教職工2511人。武威地區有職業學校15所,在校學生3102人。
1996年河西地區各縣基本建成一所規模比較大、高標準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經過幾年的努力,各職業學校改變了建校初期教育管理混亂、無章可循的局麵,以質量求發展,向管理要效益,不斷推進內部改革,強化管理。學校內部製定了教師進修提高、培訓培養計劃,實行崗位責任製、教職工量化考核為主的製度管理,向標準化、規範化過渡的檔案管理,長計劃短安排的動態管理,獎罰結合、以獎為主的強化管理,使學校的工作逐步做到規範化、製度化、科學化。
2000年經教育部認定,河西地區有2所中等專業學校、3所職業學校列為國家級重點職業中等學校,它們是:張掖地區農業學校、甘肅畜牧學校、酒泉市職教中心學校、張掖市職業中專、高台縣職業中專。張掖地區衛生學校確立為省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
三、成人教育發展迅速
成人教育是當代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全麵提高億萬勞動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敗。發展成人教育,對於建設一個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掃盲工作成效顯著
掃除文盲、提高勞動者素質,對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要作用,是衡量一個地區文明程度和生產力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實現改善農村生產條件、發展鄉鎮企業和困難地區脫貧致富目標的重要措施。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河西地區經濟得到較快發展,群眾生活明顯改善,群眾學文化、學技術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為全麵開展掃盲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1986年9月,甘肅省人民政府發出通知,要求各地貫徹國務院《關於掃除文盲的指示》,省教育廳頒布了《甘肅省職工農民脫盲標準和檢查驗收試行辦法》,規定個人脫盲標準,職工認識2000個常用漢字,達到會讀、會寫、會講、會用,能讀通俗書報,能寫二三百字的應用短文。農民、市民能認識1500個常用漢字,能看懂淺易通俗報刊,會記簡單的賬目、寫簡便的便條。基本掃除文盲的標準為:12至40周歲的青壯年非文盲人數城鎮要達到95%以上,農村達到85%以上,基本普及小學五年教育,杜絕新文盲產生。河西各地貫徹這一指示精神,重新調整充實了“工農教育委員會”,指定分管文教的副縣長負責此項工作,並在一些小學附設了掃盲班、農民業餘學校,以省編“農民識字課本”為基本教材,聘請專兼職教師,製定了獎懲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