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流金歲月:留學康村(3)(1 / 3)

從第三段起,作者開始列舉自己過去參加的活動。這些內容若是放在簡曆裏,那是沒有問題的。但除非活動本身意義非常重大,最好不要放在命題作文裏,這樣讓文章變得幹癟,缺乏可讀性。在這篇範文裏,更能讓人記住的是作者照顧日本雪獼猴的經曆,而不是在後文中列舉的例如“NHS President”“Steel Drums Ensemble President”等成就。因為前者是在講故事,從這個故事裏我們能感受到作者對動物科學的熱愛,但後者堆積式的列舉反而失去了看點。相反,如果作者隻針對某一項成就加以詳述,效果應該會好很多。不過聰明的作者很快又回到了開篇的主題上——成功者都會合理運用生活中的杠杆與支點。在此過程中,作者還提到了在CALS的經曆,告訴考官們自己為什麼會選擇康奈爾大學。

在最後一段,作者將前文提到的杠杆比喻、動物園故事、CALS經曆再次結合起來,這將文章引入了尾聲,又再次回應了主題,讓整篇文章趨於完整。

9.4 康奈爾大學與中國

康奈爾大學把自己看作全球研究網絡的結點,為這個網絡及其溝通方式的發展擔負著巨大的責任。這項工作要求康奈爾大學得到多個國家的支持,保持個人和思想的自由流動,保持一種真正的跨國學術文化。康奈爾大學與世界上多個國家的名校建立了夥伴關係,逐漸轉變為“第一所跨國型大學”。康奈爾與中國的合作更是從百年前就開始了。1897年,我國近代著名外交家施肇基入學康大,成為康奈爾大學第一位中國留學生,後獲文學碩士、哲學博士。1915年,中國留學生任鴻雋、秉誌、周仁等人在康奈爾大學成立中國社科社,這也是中國科學院的前身。到2005年,中國留學生人數累計達到447人,從最初的1名中國留學生到不斷龐大的留學隊伍,康奈爾大學的大門向奮鬥的中國學生敞開。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康奈爾與中國其實就已有了學術交流。1921年,康奈爾大學、金陵大學農學院(現為南京農業大學)和國際委員會共同成立“農作物改進項目”,1925年3位康大教授遠赴中國實施合作項目。

在20世紀50~60年代,因中美兩國的政治關係陰晴不定,康奈爾大學不再具有充分的能力給那些年輕的“中國通”提供培訓,而了解中國社會文化卻又是世界的研究熱點之一。康奈爾大學一名叫麥克·紮克的畢業生對此忍無可忍,在康大的文理學院開始了一個新的專業——中國與亞太研究。這個專業首先要求學生強化語言學習,掌握流利的普通話,然後在學校選修一係列的核心課程,之後參加康大的“康奈爾在華盛頓”項目,隨著在華盛頓學習一個學期,再去北京大學跟隨北大的頂尖教師學習一個學期。而參與這個項目的學生可能來自美國,也可能來自全球各地。這將康奈爾大學和中國的互動合作關係推上新的高度。這個項目旨在培養精通中美兩國語言、深諳兩國政治經濟和曆史文化的專業人才。康奈爾大學和清華大學也保持著合作與互動。根據協議,康奈爾大學和清華大學將動用內部資金來支付少數教師的往返費用,而學生從伊薩卡到北京的費用將由私人的慈善捐贈基金支付。康奈爾大學認為,如果沒有他人的幫助,跨國大學就不能夠有效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康大需要有能力把世界各地最優秀的學生和教師吸引到我們的校園裏來。

如今,康奈爾大學和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近30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關係。例如,康奈爾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合作的本科生“2+2”聯合培養項目、和南京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培訓計劃等。

9.5 加入康奈爾中國學生會

不少父母總有這樣的顧慮——孩子孤身一身來到大洋彼岸,形單影隻地生活在陌生的城市,會不會感到非常孤獨,甚至手足無措。

孤獨的感受是必然的,遠離故土和親人,要在短時間內融入另一個地區的習俗和文化,當然不是能夠速成的事。不過,在康奈爾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有著非常深厚的同鄉情誼,他們來自中國的各個省份,有著相似的成長經曆,再加上彼此都是同齡人,自然感情十分融洽。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康奈爾大學有了這樣一個組織——康奈爾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Cornell CSSA)。

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CSSA)是海外留學生成立的學生組織,也叫做同鄉會或者中國學生會。不僅是康奈爾大學,海外的許多高校都有這樣一個學生組織。CSSA的宗旨是促進每一個成員的快樂、和諧和團結。通過各種交流、活動和互助增進成員的相互了解及友誼;介紹中國文化加強國際交流。學生會的組織團隊由CSSA委員會成員構成,竭誠為所有CSSA成員及每一位康奈爾華人服務。CSSA期待為大家帶來更加多元化的校園經曆。同時,他們也在努力提升康奈爾中國留學生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並在校園內積極推廣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與文化。例如,他們把國內當紅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變為現實,在康奈爾大學的餐廳裏展示了中國著名的八大菜係,歡迎所有的學生品嚐,場麵好不熱鬧。CSSA的中國學生每年都會定期舉辦活動。因為國內和西方的傳統節日不在一個時段上,中國留學生大多時候都無法在國內過春節。這時,CSSA中國小夥伴們就自己出點子——何不自己在康村辦春晚?慢慢地,這已經成為CSSA在康奈爾大學的傳統,也滿足了老外們的好奇心,現場體驗了中國的傳統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