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源遠流長:中國人在康大(3)(1 / 2)

中國科學社的創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它致力於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等方麵的傳播。在其努力下,科學觀念日趨深入人心。再加上許多成員後來投身教育事業,例如陶行知、朱經農等,他們一方麵在中小學甚至學前教育中積極推行科學類課程,另一方麵在課程中引入西方先進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大膽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形成了著名的教育理論。任鴻雋認為:“科學於教育上之重要,不在於物質上之智識而在其研究事物之方法;尤不在研究事物之方法,而在其所能與心能之訓練。科學方法者,首分別事類,次乃辨明其關係以發見其通律。習於是者其心嚐注重事實,執因求果而不為感情所蔽,私見所移。所謂科學的心能者,此之謂也。”他看重科學的內容,更重視以教育培養理智、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中國科學社誕生以後,各種類似的學會如雨後春筍般一湧而出,如中國化學學會、中國植物學會、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數學會、中國地理學會等,成為我國科學發展不可忽視的助推器。

1918年,隨著任鴻雋等學生歸國,中國科學社也遷回國內,在1959年停止活動。雖然它存在的時間隻有短短幾十年,但在中國現代科學文化的發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8.6 康村愛情故事

20世紀裏,在康奈爾大學留學的華人校友中,許多都享有盛名,例如前文所提到的胡適、茅以升等,他們對中國近代的政治、文化、教育、科學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還有一些名人,他們雖然沒在康大留學,但也在這個美麗的校園做過短暫的停留。他們學識淵博,文采斐然,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愛情充滿向往。對康大所有的學子而言,這裏是夢想的起航地,而對他們中的部分來說,康大也是愛情的繈褓,是幸福出發的地方,盡管並非所有都能修成正果。筆者在此就和大家分享兩端蜚聲康大的八卦軼事。

第一個故事的主角是胡適和韋蓮司。胡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那你也許會問,韋蓮司何人也?

1910年7月,胡適考取“庚子賠款”第二期官費生赴美國留學,於康乃爾大學先讀農科,後改讀文科。1914年,在異國他鄉的康奈爾大學,胡適結識了地質學教授的女兒——艾迪絲·克利福德·韋蓮司。那時胡適還是韋蓮司先生家的房客,常常和韋蓮司小姐分享生活中的見聞。在胡適的眼裏,西方的學生大多都是粗鄙的,沒有什麼學問,但韋蓮司小姐卻改變了他的看法——她自信從容,讀書甚多,對人對事很有自己的見解。她可以幹脆地剪去一頭青絲,像個假小子一樣隻留兩三寸的短發;她不像普通女孩子愛打扮,雖家境富有卻穿著樸實,一心追求學識;她的母親和姐姐暗地裏總是為難她,最後她都能迎刃而解。這些都被胡適看在眼裏,覺得她很不一般。

在胡適心目中,韋蓮司是他初涉美國社會的第一縷陽光。韋蓮司總能啟發他去思考,而他們似乎又有說不完的話。胡適曾在日記中寫道:“吾自識韋女士以來,生平對於女子之見解為之大變……今始知女子教育之最上目的乃在造成一種能自由能獨立之女子。”在他看來,韋蓮司高潔狂狷,傲骨狂思,但又能折服他的內心,讓他由衷地去欣賞這樣一個女子。

漸漸地,韋蓮司也愛上了胡適,他們的身影常常出現在伊薩卡的湖畔月下,哪怕一次小別也能讓這一對情侶惆悵不已。然而,胡適畢竟是傳統的中國文人,在國內也早已定下一樁婚事,並最終胡適接受了這場包辦婚姻,回國結婚。

在胡適後來的一生中,雖然與韋蓮司見麵不多,但兩人一直保持著書信的往來。對於胡適娶妻生子及在新文化運動中做出的種種成績,韋蓮司始終在大洋彼岸感同身受地為胡適祝福。她是胡適從前的戀人,也是他後來的精神伴侶,更是他一生的摯友。在胡適擔任駐美大使之前,韋蓮司在信中寫道:“你不僅屬於中國,你屬於整個時代。在一定的範圍裏,你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像奇跡一般,你回答了時代的需要。”哪怕是在她74歲時,韋蓮司依然想著能為胡適做點什麼,她把自己的房子全部租出去,為胡適建立基金會,而她自己卻住在一間車庫改造成的臥室裏。

韋蓮司最後選擇了不婚,終生未改她對胡適的深情。她和胡適這段超越愛情的情誼,更是讓世人感動不已。

在第二個故事裏,兩個主人公的愛情至今都是一段經典佳話。在這一段愛情裏,沒有轟轟烈烈的驚濤駭浪,隻有相濡以沫的細水長流,這其中還有那麼點勵誌的色彩。沒錯,這個故事的男女主角分別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中國建築業的一代宗師。梁思成生於書香世家,父親正是戊戌變法的發動者梁啟超。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則是民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林徽因從小便隨著父親周遊列國,對建築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梁思成和林徽因因父輩交好而定下婚約,與胡適所遇的“包辦婚姻”不同,這對才子佳人分外珍惜彼此的緣分,他們一同玩耍,分享心得,相互鼓勵,並且攜手經營了共同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