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源遠流長:中國人在康大(3)(2 / 2)

1924年7月6日,梁思成與林徽因一同來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在旁人眼裏,他們是“比翼雙飛”,在世外桃源一般的康奈爾大學度過浪漫的青春歲月。對他們而言,這是夢想的起點,因為他們倆對建築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希望在回國後也能用上自己的學識。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康奈爾大學的暑假預期班修讀。林徽因選了戶外寫生和高等代數兩門課,梁思成選了水彩靜物畫、戶外寫生和三角三門課。他們希望預修一些學分後,可以直升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係二年級或更高的年級。

梁思成和林徽因進入賓大以後,偶爾會抽空回到康奈爾大學,回憶那段美好的時光。無論是那些古典又富創意的建築,還是山明水秀、美如仙境的自然風光,都足以使他們流連忘返。恰逢冰心和吳文藻也到康奈爾大學補習,這兩對戀人幹脆在這裏辦了場4人約會,在康奈爾大學的郊外野炊,冰心和林徽因還留下了珍貴的合照。

渡過這段心無旁騖、天真爛漫的留學歲月後,梁思成和林徽因決定回國效力。他們一起在東北大學執教,並在這個大學裏建立起中國的第一個建築係,在國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梁思成受聘美國耶魯大學教授,並擔任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建築師。在抗戰期間,兩人冒著生命危險走遍了全國15省200多個縣,測繪和拍攝2000多件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來的古建築遺物,為我國古建築的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

8.7 葉茂:在康奈爾大學競選校董

在康大109年的中國留學史上,葉茂無疑是一道耀眼的光芒。2006年,葉茂在校董事會學生席位的選舉中獲勝,成為常春藤盟校中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校董,而在當時葉茂在康大攻讀博士的時間隻有8個月。

葉茂是江蘇揚州人,曾修得東南大學經濟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碩士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

葉茂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魁梧穩重,但又不失活力。他思維活躍,精力充沛,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然而在他內心深處更加崇拜中國的孔孟之道。“中西合璧”的價值觀讓葉茂處理問題遊刃有餘,得到他人的稱讚和肯定。

在康奈爾大學的憲章中,董事會是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校長由董事會領導,負責學校的日常運營。學校的重大事項由校董們討論後決定。在康大的董事會中共有兩個學生席位,每位任期兩年,人氣交疊。在其中一位校董任期結束前,會由全校學生投票選舉一名新校董來接任這個位置。

起初,葉茂並不知道學生可以競選校董。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葉茂為了母校人大與康大的合作項目同康大的高層發生了爭辯。康大應用經濟係係主任欣賞他為母校捍衛權利的勇氣和責任感,他相信葉茂在將來也會為了康奈爾大學的利益挺身而出。因此,他鼓勵葉茂參加校董競選。

整個競選過程就好比是小型的美國總統選舉。葉茂要做的第一步是征集到200個支持者的簽名,為此他在康奈爾大學的自習室、宿舍、食堂間來回奔波,還要為自己做宣傳。之後還要進行演講和辯論,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發傳單、貼海報……最終,葉茂和3位美國人進入候選名單。在康奈爾大學2萬左右的學生中,中國留學生占據的比例僅僅為2%,再加上中國學生社交不夠活躍,很難讓自己的觀點得到他人的認可。葉茂的入圍使康大的共和黨主席直接在報紙上提出反對,不同意葉茂當選。原因很簡單,僅僅因為他是中國人。

這件事引起了康大台灣同胞的憤慨,他們迅速向反對者發起了反駁攻勢,並公開支持葉茂。在“better teaching,better living,better ranking”的口號中,葉茂順利當選為康奈爾大學校董。

葉茂的專業經濟學為他的競選增添了優勢,也讓他在之後審議學校的財務報表時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和葉茂同時入選的新董事還有5位,個個大有來頭。他們中有身價150億美元的印度家族企業塔塔集團的掌門人拉坦·塔塔,也有康奈爾大學的前副校長羅納德·艾登伯格,還有寶潔公司品牌部經理凱利·布朗,他們雖然身份顯赫,但對人卻十分友善。

關於中國留學生的優勢,葉茂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說,一方麵中國的逐漸強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它已經用實力在世界範圍贏得人們越來越多的尊敬和重視;另一方麵也說明,當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談論中國和它帶來的發展機遇時,中國留學生的優勢已經逐漸由從前的懂得西方技術文明轉變為熟知兩種語言和文化。這才是他們將來參與國際人才競爭的真正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