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性教育(6)(2 / 3)

(四)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構建和諧的性教育環境對青少年的性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社會係統工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業化性信息增多以至泛濫,青少年必須具備抵禦精神汙染的能力,才能適應開放的社會。因此,要堅持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相結合,為青少年創造有益於身心健康的良好成長環境,使他們從更多的渠道獲得健康、科學的性知識。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課堂,家庭在兒童良好的性心理養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家庭中的性教育具有及時連續的特點,是其他方式的性教育不可比的。而在中國的大多數家庭尚起不到這樣的作用。有的是不具備性知識、有的是回避性問題,所以一旦在性方麵出現問題,不僅當事者恐懼,父母更是惶恐不安,大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遺憾。我國的家庭一般不提供寬鬆的、科學的性教育環境。學校是性教育的主要場所,是學習性知識、形成正確認識的權威來源。學生正麵性知識的獲得主要通過學校教育。而目前我國的各級各類學校的性教育還沒形成有計劃、有係統的教育模式,個別地區或個別學校也是有針對性地進行性教育,而且師資不足。目前學校教育中已注意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並按照國家的具體要求正在努力彌補,這是一個可喜的轉變。人生各個階段側重的場合雖有所不同,但都離不開社會。社會通過各種新聞宣傳、文學作品、社會文體活動等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產生導向性影響。隻有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堅決打擊不良現象,才能使青少年分辨是非,加強學校教育的效果。在性教育中應努力使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家庭和社會教育積極配合,使人的一生始終處於良好的文化氛圍中。隻有在和諧的環境中才有人的和諧發展。

(五)改革教法,采取豐富多樣的性教育形式性教育既可以像其他學科一樣,單獨進課表設課,也可以化整為零,浸潤到興趣小組、文學社團、運動隊、共青團、少先隊、班會等活動中去;可以以學校為主課堂,也可以同時獲得家庭、社會渠道的支持與配合;還可以充分發揮大眾媒體如電影、電視、互聯網、VCD、書刊雜誌的作用。

國際上通常采用的青春期性教育方法和比較成功的模式主要是“ABC性教育活動”(A避免婚前性行為;B對配偶或一個性伴侶保持忠貞、不搞性亂;C正確使用安全套)。一些國家也采用了一些比較有特色的性教育方法:瑞典在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的方法中,采取啟發式、參與式和遊戲式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美國在方法上更集中體現於“問題情境法”。它通過設置一個性問題情境,先讓學生表述對這一情境內容的看法和疑問,或讓學生設身處地地考慮可能導致的後果,然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進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性知識和性道德。例如,美國開展性教育時設置這樣一個情境:一個10歲的女孩培蒂邀請男同學凱特去她家玩,他們在電視中看到男女擁抱接吻的鏡頭,凱特問培蒂想試試嗎,培蒂回答說這是大人才可以的。但凱特想知道接吻到底是怎麼回事,培蒂最後還是默許了。他們繼續看電視,電視中的那個女青年腹部隆起,懷孕了。培蒂突然驚恐起來:“我會懷孕嗎?我們也接了吻呀!”麵對這樣的情境,教師先請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最後逐漸引導,才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異性間的愛,接吻不會導致懷孕等有關的性知識。“問題情境法”能使學生暴露出內心深處的東西,通過學生的角色轉換,引起學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性教育的作用。該方法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學生易於接受,效果較好,所以成為各國最常采用的性教育方法。“問題情境法”也常與座談、答疑、辯論、調查等方法配合使用。這些好的方法我們都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