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是經過文化鍛造的心理。顯然,性觀念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力量,必然會對性行為起到塑造和規範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性觀念就是性規範。比如傳統的貞操觀念,它規範著女人們要恪守婚前婚後的貞操。再比如,按照舊的性觀念,女性扮演的是完全被動的角色,而按照新的性觀念,女性就要為爭取自己的快樂而有所行動,不僅可以采取主動,向男性提出要求,還可以與男性共同進行性生活中的創造。在當今世界,主要有三種最主要的性觀念和性規範:第一種仍堅持著以生育為性的惟一合法理由的規範,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大都有著較深的宗教信仰,他們仍舊把性看做自我放縱和罪惡。對他們來說,隻有為了生殖的性才是正當的。第二種性規範認為,性是愛的需要,對持有這種信念的人們來說,愛與性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有愛才有性,沒有愛的性是不道德的,是違反性規範的。第三種觀念認為,性的目的是娛樂,性僅僅是人生多種快樂的來源之一。上述三種性規範可以被概括為:以生殖為主;以人際關係為主;以娛樂為主。①這幾種不同的性觀念和性規範廣泛影響著人們的性行為。
性觀念影響甚至決定著人們對性行為的界定,如對性行為正常與不正常、罪與非罪的定義。某種性行為是正常的還是反常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的性觀念。大量實證調查結果表明:某一文化中的性越軌者,在另一種文化中也許完全符合社會的道德規範;而某一種文化中認為應受到嚴厲懲罰的性活動,在另一種文化中則可能是普通人的實踐。按照社會建構主義的觀點,所謂正常的性和反常的性隻有程度的區別,任何分界點都是人為的和由文化決定的。一種文化中以為正常的性行為,在另一種文化中可能被定義為反常,反過來也一樣。如1973年12月美國精神病學會萬名會員關於“同性戀算不算性變態”的表決,結果以5854票對3810票通過了①李銀河:《性的問題·福柯與性》,第35~36頁,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版。
“同性戀不屬於性變態”的認識。自此以後美國精神疾病分類中不見了“同性戀”。隨著社會的進一步開放,中國人在性問題上的道德寬容度也在逐漸增強,人們的性觀念以及性行為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在2002年4月也把同性戀從精神病手冊中去掉了。事實上,個人心理、行為正常與否是依社會觀念區分的。社會觀念變更,生活方式與行為規範也跟著變。性禁錮時代,女性在公共場合高聳胸部或穿短褲會被認為不正常。今天有些國家婦女出門必須戴麵紗,否則會遭譴責。以口交為例,近一二十年來,美國夫婦與性伴侶間有過口交的相當普遍,而一二十年前一旦發現口交是會遭人恥笑的。再比如,在西方國家很尋常普遍的性聚會(sexorgy)在中國就會導致主辦人被判死刑的嚴重後果。這種罪與非罪的界定差異所蘊涵的文化的權利結構和社會控製結構的意義十分豐富。①反過來說,性行為也影響著社會性觀念和性規範的變革。拿婚前性行為來說,婚前性行為規範就是一個反映社會性觀念變化的敏感指標。我們可以看到,近20年來,在中國的各類性行為當中,變化最大的也許就是婚前性行為的大量增加和婚前性行為規範的大幅度改變了。如今有些婚前性關係已經作為一種“事實婚姻”而大量存在,人們對此逐漸持一種寬容的態度。這同中國傳統的性道德相比,已經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傳統的性道德不僅完全禁止婚前性行為,就連拉手、接吻和擁抱都是不允許的,新婚的男女最好在婚前完全沒有接觸,甚至完全不認識。而如今婚前的一般肉體接觸(拉手、接吻、擁抱和愛撫等)已為人們所普遍接納,並且有過婚前性行為的人數所占比例明顯增加了。這表明婚前性行為規範較以往相比寬鬆了許多,人們對婚前性行為的道德寬容度也增強了,過去被認為違反社會性行為規範的婚前性行為將逐步為社會規範所接納。可見,一方麵性觀念和性規範影響並規範著人們的性行為;另①李銀河:《性的問題·福柯與性》,第4頁,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版。
一方麵,人們在性行為上的實踐又會促使性觀念和性規範發生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