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積極的情緒體驗,除了可以用上述方法進行情緒調整之外,最根本的還是要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是情緒調控的精神支柱。運用唯物辯證的觀點觀察事物,分析問題,你可以發現:矛盾普遍存在,挫折不可避免,情緒困擾的產生也是十分正常的。問題在於,應該如何來認識矛盾?如何來對待挫折?如何來擺脫困擾?借助於辯證唯物主義這一銳利的思想武器,我們就會找到化解矛盾的鑰匙,對待挫折的方法,擺脫困擾的途徑。這樣,我們在情緒上的認知調控,也就從根本上有了保證。
11.防止早衰和疑病以減輕精神負擔
隨著年齡步入中年,人們生理上出現一些衰退,這本來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有些中年人卻把這種生理上的衰退看得過重,在心理上產生很大的負擔。有人對鏡梳發,見鬢角漸白,不禁愁緒萬千,時常發出“青春已去萬事空”的感歎,有人體力漸退,易感疲勞,生機活力不如從前,於是擔心暮年將至,似乎年老無用的可怕情景很快就要來臨。這些都是心理早衰的典型反映。我們知道,人的身心是相互作用的。心理上的早衰,勢必會影響到生理過程,從而有可能加速生理上的衰退,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卻始終在心理上保持青春活力,那麼就有可能延緩生理上的衰退。因此,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千萬不可在心理上過早地產生衰老感。這是自我心理保健很重要的一環。
人到中年,容易受到多種疾病的侵擾,這是客觀事實,因而增強防病意識,加強體質鍛煉和健康檢查,防患於未然是很有必要的。不過,有些中年人的防病意識過於強烈。他們深恐絕症纏身,有點不舒服就大驚小怪,甚至把正常的體質衰退也視為“大禍臨頭”,這種疑病傾向極為有害。疑病傾向的確是中年人身心保健的一個大敵。所以,既要增強防病意識,又要嚴防疑病傾向,這種自我心理保健上的辯證法,是值得每一個中年人去研究的。
12.更年期心理的調控方法
更年期是指從中年邁向老年的過渡時期。由於女性的更年期適值絕經前後,因而又將女性的更年期稱為絕經期。
婦女的絕經期通常在45歲至50歲左右。在這一時期,女性的卵巢功能開始衰退,月經周期逐步延長,經血量漸漸減少,直到月經最終停止。一般而言,婦女在絕經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身心上的不適。例如,潮熱,出汗,刺痛感,陣發性頭暈,疲倦,易激動,失眠,多慮,煩躁,易怒等。這些身心不適,隻要適當地加以調理,就能逐漸減輕並消失。然而,有些婦女在絕經期間,心理負擔太重,精神壓力過大。她們缺乏更年期的心理準備和必要的知識,一旦出現不適,就覺得驚恐萬狀,甚至到處求醫問診,自充“患者角色”。這種不良的精神狀態,若不及時地進行調整,勢必會加劇更年期的困擾。
可見,絕經期的婦女要想穩妥地度過更年期,一定要對更年期的身心保健常識有必要的了解,並應努力消除恐慌心理和疑慮懼怕,積極增強自我調節、自我控製的能力。有的婦女是這樣來認識更年期的心理變化的:30多歲時自己忙於家務,難得輕鬆,40幾歲時,雖有更年期的煩惱,但此時孩子已經長大,家庭牽累減少,這是自己的幸運,過了更年期,自己可以輕鬆愉快地去做個人想幹的事了,這意味著一個人的第二個“青春期”即將來臨。有了這樣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心理狀態,更年期的心理困擾,自然可以較好地排除。當然,婦女在更年期如果出現明顯的異常反應,還是應當及時取得醫生的診斷、指導或治療幫助的。此外,家庭成員和社會有關方麵對更年期婦女的關懷、體貼和適當照顧,也有助於更年期婦女的身心調適和順利過渡。
男性的更年期,一般發生在50歲之後。其主要特征是,睾丸縮小,分泌睾丸酮的功能下降,性機能和性欲望減退,並伴有一些身心上的不適。例如,神經過於緊張,頭痛,眩暈,失眠,情緒不穩定,易疲乏,注意力不易集中,記憶力明顯減退,缺乏興趣,感到孤獨等。當然,並不是每個男子在更年期都會出現上述表征。事實上,許多男同誌是在不知不覺中度過更年期的,他們並沒有感到什麼明顯的不適,因而男性更年期的問題曆來不如女性受重視。但男性更年期的身心變化還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也不能忽略這方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