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發展與健康指導教師工作減壓手冊
1.如何認識自己的心理矛盾
成年人心理發展的主要矛盾,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麵:
建功立業時間緊迫與家庭瑣事步步纏身的矛盾
成年期是出成果、出人才的大好時期,因此,成年人普遍有一種緊迫感、壓力感,希望在這人生最寶貴的黃金時節,能夠建功立業,有所成就。然而,隨著成年人結婚、生育等家庭生活的步步推進,數不清的家庭瑣事也接踵而來,這對於建功立業需求強烈的成年人來說,不能不帶來煩惱與焦慮。例如,剛剛當上爸爸、媽媽的成年夫婦,既要洗衣、做飯,又要照料嬰兒,可謂“馬不停蹄”,忙得不可開交,等到孩子長到上學的年齡,輔導孩子學習,操心孩子的品行,自然又少不了成年人的一番心血,當成年人步入“不惑”之年,渴望大幹一場的時候,此時也恰恰是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家務負擔最沉重的時候。可見,如何正確處理好建功立業時間緊迫與家庭瑣事步步纏身的矛盾,這確實是成年期心理衛生的一個重要問題。
工作負荷日益加重與職業滿意不夠均衡的矛盾
成年人年富力強,是各項工作的骨幹力量。在生產第一線,成年人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在教學,科研的崗位上,成年人肩負著“挑大梁”的重任,在其他各項事業中,成年人都義不容辭地分享著工作的重擔,揮灑著辛勤的汗水。但是,日益加重的工作負荷與成年勞動者的職業滿意程度,並不是自然而然地協調匹配的。由於種種條件的限製或領導者的疏忽,使得不少的成年勞動者,不能完全人盡其才,或者不能得到相應的物質報酬和精神鼓勵,這就勢必影響到他們的職業滿意及其工作積極性。所以,恰當地解決成年人工作負荷日益加重與職業滿意不夠均衡的矛盾,也是成年期心理衛生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夫妻情感要求更新與愛情調節遭受衝擊的矛盾
在成年期,夫妻生活占有重要位置。夫妻生活不僅僅是肉體上的接觸和衣食住行的共享,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交流和愛情上的更新。誠如魯迅先生所說:“愛情必須是時時更新、生長,創造。”然而,在夫妻之間的實際情感生活中,隨著歲月的流逝,常常會發生在愛情調節上遇到困擾與衝擊的情況。例如,育兒期間妻子愛的轉移(育兒移情),夫妻雙方隱私的暴露和爭執,夫婦之間性生活的不快或障礙,“第三者”的介入等等,這些困擾與衝擊,無疑會造成夫婦之間情感上的不和或危機,嚴重時還會導致家庭悲劇。因此,妥善處理夫妻情感要求更新與愛情調節遭受衝擊的矛盾,對於維係成年人的家庭幸福與身心健康,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身體漸衰的矛盾
力不從心與角色多樣仍需奉獻的矛盾。成年人的社會地位及其多樣化的角色,要求他們對社會,對家庭作出較多的奉獻。這種責任和義務,是絕大多數成年人都能夠理解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責任感、義務感會更加強烈。但是,隨著中年時期的到來和生理機能的漸漸衰退,特別是到了50歲以後,中年人便會逐漸產生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他們想更多地擔當奉獻的責任,可那漸衰的機體甚至是抱病的身軀,卻給他們帶來種種障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年後期是各種主要疾病的多發期、潛伏期,所以在這一時期最容易誘發心身疾病或埋下隱患。可見,適當解決身體漸衰力不從心與角色多樣仍需奉獻的矛盾,直接關係到中年期特別是中年後期的身心保健,因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總之,通過以上對於成年人身心特征及其心理發展的主要矛盾的分析,可以使我們認識到,成年期既值得驕傲,又令人擔憂。成熟與收獲,自然值得讚美,但困擾與壓力,也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成年期(包括中年期)存在著大量的心身健康問題,需要人們去關心、去探討、去解決。所以,在心理衛生的實踐中,那種“重兩頭”(重視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心理衛生)、“輕中間”(忽略成年人的心理衛生)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作為“社會中間”的成年人的心理衛生問題,理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2.多做有益於減壓的健康活動
倒走
如果你經常腰痛,可以在地上倒著走,膝蓋要彎曲,同時要甩開雙臂均勻地呼吸,每天早上堅持半小時,一兩個月後即可以見效。
多活動
有人坐久了站起來,眼睛會突然發花,直冒金星,如果坐時抖抖腳就可緩解。
按摩耳朵
每天清晨起來後及晚上臨睡前,用右手過頭頂輕輕牽拉左耳27下,再以左手過頭頂牽拉右耳27下,如此反複兩次,持之以恒,可以使頭發不白。
每晚堅持用熱毛巾搓耳朵上下輕輕搓摩雙耳各40次,毛巾涼了再放入熱水浸泡後再搓,這樣既能防止感冒,又能治療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