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袁寶華縱論經濟體製改革:向市場經濟轉軌勿入誤區(1 / 1)

中國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中國經濟學界資深人士袁寶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提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已經失掉了一些時機,但現在還不晚,再也不能失去此次改革的大好機會了。

四個“誤區”

袁寶華認為,中國正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應特別注意,切莫步入“誤區”。他提出有四大誤區應引起注意:——認為市場經濟是萬能的,一切問題均可化解,乃誤區之一。隻看到市場經濟的積極作用,卻忽視了其消極麵。若不趨利避害,則唯利是圖、損人利己、權錢交易、貪汙腐化等惡行可能蔓延。——認為經濟發展了,就一好百好了,乃誤區之二。經濟的發展有兩個前途,一個是走向共同富裕,一個是走向兩極分化。我們隻能選擇前者。——認為生活提高了,天下就太平了,乃誤區之三。人民手裏有了錢,是提高文化素質,還是肆意揮霍,吃喝玩樂?是為國家更加富強作貢獻,還是走向拜金主義,“今朝有酒今朝醉”呢?——認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精神文明建設無所謂,乃誤區之四。中國對外開放,打開門窗,一些“蒼蠅”、“蚊子”難免飛進來,一些早已絕跡的賭、毒、偷、搶、淫等醜惡現象又紛紛出籠,並且程度驚人。切莫以道德淪喪為代價換取經濟的發展。

袁寶華認為,發展市場經濟要重視那隻看不見的手——價值規律,更要重視另一隻看不見的手——道德觀念。

三個“包袱”

袁寶華分析:中國企業改革搞了十幾年,為什麼總是進展遲緩,關鍵是企業沒有輕裝上陣,且背上的包袱越來越沉重。他認為企業的包袱至少有三個:——曆史包袱。一些50年代建起的老企業,是國家的大中型骨幹企業,但設備老化,離退休人員越來越多,造成企業包袱越來越重。——社會包袱。社會本應為企業服務,但現在是企業辦社會,職工的生老病死、住房,甚至職工子女的入托、上學都要管。——債務包袱。企業要進行技術更新改造,就要貸款,一些老企業根本無力償還。加之數不清的攤派,使企業債台高築,苦不堪言。

兩個“主體”

袁寶華提出了兩個“主體”的新觀念:——市場的主體是企業。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把搞活企業作為頭等大事對待。市場的主體是企業,尤其是大中型骨幹企業。如果這些企業進入不了市場,或在市場中站不住腳,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將大大減弱。——企業的主體是職工。職工是企業的主人,對企業的興衰負有責任。但長期以來,這句話成了空話。代表職工利益的職工代表大會應該對企業的重大決策有審議權,對幹部任免有建議權,對職工自身利益有決定權。要讓“職工是企業的主人”這句話成為現實,必須落實職工的民主權利。

袁寶華最後強調:改革不能停步。從當前看,進行金融體製、財政體製改革和投資體製改革已呈水到渠成之勢,乘勢而上,的確到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