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30年代紅軍進行了萬裏長征,現在有些外國人把中國的改革開放說成是新的長征。您是否同意這個說法?如果您同意,那麼您認為今天的長征與30年代的長征有哪些不同?
答:這個比喻很好,30年代的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在中國曆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從70年代末鄧小平提出全國的工作重心轉入經濟建設,實行改革開放,應該說中國又開始了新的長征。我們能不能在中國曆史上再寫下光輝的篇章,有待於我們這一代和後幾代人的努力。紅軍長征是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為了抗日救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勝利。我們現在的條件比那時不知好多少倍,經過幾十年努力,我們已經建立了相當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巨大的工業體係。這一點是過去無法相比的。當然我們現在麵臨的困難也不少,將來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會有更大的困難。但是,我們有一個全國人民擁護的久經考驗的中國共產黨和在這個黨領導下建立的統一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已經同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建立了經濟、文化、外交關係。尤其是在40多年的經濟建設中我們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國家和企業的管理幹部。我們就是依靠這些有利條件,在黨的領導下,率領11億人民進行新的長征。
問:中國是有5000年文明曆史的古國,是一個優秀的民族,雖然有多次外族入侵,但仍能繼續保持自己的文化傳統,依靠什麼力量?
答:主要靠人民的自信,就像朝鮮民族一樣,中華民族有強大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問:中國是一個大國,人口眾多,過去在計劃經濟下能夠克服困難,使經濟得到發展。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漸進的,中國領導人采取了現實的政策。中國領導人具有先進的思想,領導著11億人口的大國進行有效的發展,雖然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中國領導人進行了有效的領導,克服了困難,能夠適應發展潮流,因此獲得了發展的力量。但是,今後也有一個發展問題。現在中國正處於一個曆史轉變時期,今後還會麵臨新的問題,經過改革開放也需要相應的政治體製改革。改革後會出現新的政治利益集團,各個地區發展也不平衡,維持地區平衡,維持集團和民族平衡,要采取新的手段,中國對黨和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改革是否也要相應有措施?
答: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勢必產生代表各種利益的集團,他們都需要政治上的代表,看起來需要從3個方麵著手。
1.需要加強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製度。這樣使每個利益集團都有代表、代言人,通過代表參加政權管理。
2.進一步加強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使各個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都有自己的代表,使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反映各黨派、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呼聲。
3.要使全體職工真正行使民主管理權利。今後,城鎮人口會越來越多,進入第二、第三產業的人口也會越來越多,第一產業的人口將越來越少。如果沒有工人代表,即職工代表大會參與企業決策,決定涉及職工利益的問題,就不能充分發揮職工的積極性,不能使企業穩定發展,把企業作為全體職工的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