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軌製核算
由於現行高校會計製度要求會計核算采用收付實現製,以全麵反映國家預算及教育經費執行情況,並滿足國家教育經費統計的需要;而要進行教育成本核算,又必須按權責發生製原則,設置成本費用科目,進行教育成本的歸集分配,從而滿足高校內部管理和外部使用者的需要。為了解決這一矛盾,一些學者提出了將在現行收付實現製核算的基礎上所獲得的與提供教學服務有關的費用支出數據,按照權責發生製原則進行相應的轉化,並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必要的教育成本核算的雙軌製核算,如閻達五、王耕(1989)提出的明細賬雙軌製設計思路。袁連生(2000)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提出了總賬、明細賬雙軌製核算的設計思路:凡涉及到教育成本的會計核算,無論總賬還是明細賬,一律采用權責發生製與收付實現製的雙軌製,除此之外的其餘業務則遵循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高等學校會計製度,按照收付實現製進行核算。按這一設計,由於在核算時采用的是雙軌製運行,因此在會計科目的設置上,除按現行會計製度的要求設置會計科目外,為核算教育成本,還需另外增設一些諸如“教育成本”“公共費用”“累計折舊”“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等與教育成本核算相匹配的總賬科目及相應明細賬科目。“雙軌製”的核算思路,促使教育成本核算與教育事業支出核算在日常的核算中結合起來,同時進行。對於所發生的大多數支出業務,根據相同的原始憑證,在按收付實現製原則計入“教育事業支出”總賬及相關明細賬的同時,也要計入“教育成本”或其他成本總賬及明細賬,至學年末,再將“公共費用”按合理的標準,在各教育成本對象間進行分配,以完整反映各教育成本對象的最終實際成本。最後通過“教育成本”總賬和明細賬上將全年應計入教育成本的費用反映出來。通過結算“教育成本”總賬和明細賬,最終計算出各種教育產品的成本。從目前全國各高校的情況來看,這一思路尚處於理論探討階段並未真正付諸實施。
(2)單軌製核算
單軌製核算就是對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高校會計製度進行必要的修改,在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高校會計製度中,明確規定高校必須將教育成本核算作為高校會計核算的一部分,並以權責發生製作為記賬基礎,建立相應的教育成本核算製度。按這一思路,高校在進行日常核算時對所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必須按照權責發生製的原則,在“教育成本”等科目下按成本核算原則對費用支出進行賬務處理,實行完整的教育成本核算。西方一些主要國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將權責發生製逐步引入了政府預算編製和政府會計核算中,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這一方麵取得的成果也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關注和運用,逐漸成為當今世界預算編製和政府會計核算的主流趨勢和發展方向。對於我國高等學校而言,由於在日常核算中仍然以現行會計製度所要求的收付實現製記賬基礎,要改為實行教育成本核算所要求的權責發生製原則還需一個過程,因此要在高等學校係統全麵地實行單軌製核算教育成本,從目前看來條件還不成熟,但從長遠來看,建立教育成本核算製度是必然趨勢。
(3)會計調整法
基於高等學校目前的狀況而言,一方麵,由於高等學校自身所具有的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屬性、高等教育體製和高等學校辦學規模的複雜性以及教育產品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存在,使得高等學校至今尚未進行必要的教育成本核算。另一方麵,要進行高等學校的教育成本核算,就必須改革現行的高校會計製度,最終達到使高校從以經費支出為中心的核算轉移到以成本核算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尚需一個過程。因此,短期內建立並開展教育成本核算的可能性不大。而現實中我們又麵臨著進行教育成本核算的迫切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會計調整法就成為一種最現實的選擇。
所謂會計調整法就是利用現有的高等學校會計核算資料,采用一定的方法,通過一定的調整,將教育事業支出明細科目的數據,調整轉換為教育成本項目的數據。其關鍵之處在於製定一個統一的調整規則。由於這種方法的資料來源是現實的、準確的會計核算資料,並且在對會計數據進行必要的修正時所遵循的也是成本核算的原則,因此采用這種方法能夠得到比較準確的教育成本數據,基本上能夠達到為各級政府製訂學費標準和經費撥款提供依據,為學生和家長作出教育投資決策提供教育成本信息,以及為高等學校內部成本控製提供信息服務的要求。
本書所選擇的高等學校學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及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程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