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與企業成本核算的聯係與區別
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不是與生俱來的。它的產生必然會與它之前的某個事物發生必然的聯係,並借鑒於這一事物逐漸發展起來,進而逐步形成區別於該事物的自身的特點。它所借鑒的這一事物就是已趨成熟的企業成本核算。
一、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與企業產品成本核算的聯係
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與企業產品成本核算之間的聯係,主要表現在對企業成本核算相關內容的借鑒上。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麵:
1.在核算產品層次劃分上的聯係
借鑒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在其所核算的產品上的層次劃分,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也對其產品——學生,作了必要的劃分。隻不過是企業成本核算的產品層次較少,而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在層次上則呈現多元化。
2.在費用攤銷問題上的聯係
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借鑒了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在核算過程中對相關費用的攤銷方法,對公用費用進行了必要攤銷,隻是企業成本核算中費用攤銷相對簡單,而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中,公用費用攤銷較為複雜。
3.在產品核算周期上的聯係
仿照企業成本核算周期的確定方法,教育成本核算確定了自己的核算周期。隻不過是企業的核算周期與其產品生產同步,而教育成本核算周期與人才培養周期不同步。
二、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與企業產品成本核算的區別
高等學校所具有的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屬性,決定了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與企業產品成本核算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企業成本核算具有盈利的目的,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是非營利性的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它所進行的成本核算,其根本目的是盡可能地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企業利潤。因此,其進行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具有盈利性的。而對於高等學校來講,進行教育成本核算,目的是通過成本核算,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嚴格內部管理,提高辦學效益,而非盈利。
(2)企業成本核算的產品層次較少,而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在層次上則呈現多元化一般來說,企業的成本核算大都比較單一,不會有太多層次。
而對於高等學校來說,由於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多層次、多專業的特點及所培養的學生在學製、類型方麵的不同,形成了在所需教育經費和無形資產價值上不同學校和不同專業都各不相同。因此,從準確核算教育成本的角度出發,就必須按照不同的層次如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和專科生分別核算,並且還要進一步核算同一層次不同專業的教育成本,從而決定了教育成本核算對象在層次上的多元化。
(3)企業成本核算中費用攤銷相對簡單,而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中,公用費用攤銷較為複雜在企業產品成本核算中,對於某一種產品應負擔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絕大多數費用一般都可以明確確定,尤其是對於生產單一產品的車間,產品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費用都可以作為該產品的直接費用計入到產品成本中去。而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特點是在成本的形成過程中,所發生的公用費用較多,而直接費用相對較少,且公用費用攤銷比較複雜。因此,要準確地計算教育成本,在計算成本時,就不能采用同一種標準將公用費用分配到各成本計算對象,計入有關成本項目中。
(4)企業成本核算周期與產品生產周期基本一致,而教育成本核算周期與人才培養周期不同步企業的成本核算與產品的生產同步進行,其成本核算周期與產品生產周期基本一致。而教育成本核算的期間是指核算、報告教育成本的周期,而由於高等學校提供高等教育服務在時間上隨著教育層次的不同而不同,如專科3年,本科4年或5年,碩士3年、2.5年或2年,博士3年,因此就會出現教育成本核算期間與學製不同的情況,使得教育成本核算周期與人才培養周期不同步。
(5)企業成本核算采用製造成本法,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則實行完全成本法企業產品成本核算采用製造成本法,產品成本中隻包括與製造活動有關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間接性的製造費用,而與生產無直接關係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等期間費用則通過利潤進行補償,不計入產品的成本。而教育成本在核算時,首先將支出項目中那些與教育活動無關的項目,如離退休人員的支出以及後勤產業部門所發生的支出等予以剔除,然後將經過整理後的支出項目、如各個學院的支出,計入教育直接成本。對於那些與提供教育服務密不可分的部門如公共基礎部、校機關、圖書館等所發生的支出,則先計入間接成本,再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配計入教育成本。這樣計算出來的教育成本顯然是完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