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實施基礎(8)(2 / 2)

5.與教學無關的學校附屬單位的支出

學校支付給校醫院、幼兒園、附屬中小學等的費用,原則上應獨立核算,而不應計入教育成本。但如果這些單位服務於本校教師及其家屬時,這些服務又可被看成是給予教師的福利性質的隱性工資,此時,這部分支出便與學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務產生了一定的聯係,因此,在進行教育成本核算時,對這些單位所支付費用中的為教師及其家屬服務的部分作為教師工資性支出計入教育成本,而為其他社會成員服務的部分則不能計入教育成本。

6.賠償、捐贈支出、災害事故損失賠償、捐贈支出、災害事故損失屬於學校非正常性的費用支出,與教學無關,不能計入教育成本。

八、高等學校教育成本要素的計量

由於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與高等學校會計核算之間的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要考慮高等學校教育成本要素的計量時,就必須對會計核算所涉及的會計要素所采用的相關計量屬性予以充分了解,從而為高等學校教育成本要素的計量屬性的確定提供必要參考。

(一)當前會計核算所涉及的計量屬性

會計計量是為了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並列報於財務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從會計角度,計量屬性反映的是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主要包括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1.曆史成本

曆史成本,又稱實際成本,就是以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價值作為某項資產的入賬金額。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下,對於某項資產,在計量其價值時,應以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價值作為其入賬金額。在實際工作中,對於盤盈固定資產的計量多采用重置成本。

3.可變現淨值

可變現淨值是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對於某項資產,在計量其價值時,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預計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淨值作為其實際價值。可變現淨值通常應用於存貨資產減值情況下的後續計量。

4.現值

現值是指對某一項資產,在計量其價值時,可根據其未來現金流量並運用適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後的價值作為其實際價值,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一種計量屬性。現值通常用於非流動資產可收回金額和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價值的確定等。

5.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時所共同認可的金額。公允價值主要應用於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計量等。

在以上各種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中,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過去的價值,而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反映資產或者負債的現時成本或者現時價值,是與曆史成本相對應的計量屬性。

《企業會計準則》(2006)的基本準則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並可靠計量。

(二)高等學校教育成本要素的計量

結合上述會計要素所涉及的相關計量屬性,結合高等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於高等學校提供高等教育服務所耗費的資源價值,一般來說應該按照曆史成本計量,也就是按照根據高等學校取得該資源時實際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入到教育成本中。按照該原則,高等學校不能自行調整各類支出和資產的賬麵價值。但對於固定資產,由於它們的使用壽命相對較長,在某一特定期間內,其耗費的價值則以它們在該期間的折舊來計量。但如果以曆史成本計量的賬麵價值不能準確反映其價值,並且由此可能導致計算出的教育成本與實際情況產生較大差距,則應對計量基礎作相應調整,以現行的市場價格作為計算折舊費的基礎,如果現行的市場價格無法獲得,則可以采用評估的方式,以評估的價值作為計提折舊費的基礎,以保證計算出的高等學校教育成本信息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