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上述非營利組織的上述特征,結合高等學校的產品屬性和產品的消費特征以及高等學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務的準公共產品特征,我們將我國高等學校定位為非營利組織,與當今世界各國對高等學校的社會定位保持了一致性。
二、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目標
非營利組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其耗費的資源占國民收入的很大比重,非營利組織的這種擴展和對資源的巨大耗費,使得各國財政不堪重負。於是,人們對日益龐大且各方麵資源耗用較大的非營利組織的關注性大大增強,繼而對非營利組織的低效率提出了尖銳的指責,並要求它們報告業績的呼聲日漸激烈。在這種環境下,政府部門和會計界開始關注非營利組織提供運營業績、成本信息的問題。各國在研究、製定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過程中,也開始涉及到了非營利組織的業績和成本信息問題。關於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的目標,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1992)曾在“非企業組織財務報告的目標”中作了如下列示:1.在現有和潛在的資財供給者和其他用戶作出向非營利組織分配資財的合理決策時,向他們提供他們所需的有用的信息;2.在現有和潛在的資財供給者以及其他用戶對非營利組織所提供勞務及其持續供應這些勞務的能力進行評估時,向他們提供有助於評估的相關信息;3.在現在和潛在的資財供給者和其他用戶對某一非營利組織的經理人員履行其操持經營責任和其他各方麵業績進行評估時,向他們提供有助於評估的相關信息;4.應能夠提供關於某一非營利組織的經濟資財和淨資財的詳細情況,以及由於某種交易、事項或發生的某種情況所引起的資財和表現在這些資財上的權利變動情況;5.應能夠提供對評估某一組織最為有用報告期內業績以及該組織在勞務方麵所花力量和所得成績的信息,並能分期計量一個非營利組織淨資財在資財、金額和性質上的變動;6.應能夠提供某一組織的現金或其他流動資財的獲取及使用情況、借款的取得和償還情況,以及對資財流動性產生影響的其他因素的信息;7.對相關財務信息應有必要的說明和解釋,以有助於用戶理解。學校等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被美國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認定為政府財務報告的首要目標,並且在經管責任性目標上,認為比企業財務報告更為重要。對此,學者荊新(1997)又將這一目標作了如下表述:
(1)應當有助於履行經管責任並能使使用者評價這種經管責任,其具體表現為:應為確定當年收入是否滿足當年服務支出提供信息,應證實資源取得和運用是否依據法定預算;是否符合其他財政法規或契約要求;應提供有助於使用者評價服務業績、成本和效果的信息。
(2)應當有助於使用者評價政府單位當年的運作成果。具體表現是:應提供資財來源與運用的信息;應提供政府單位如何籌措業務資金和滿足現金需要的信息;應為確定會計主體當年運作後,財務狀況是否改善或惡化提供必要的信息。
(3)應當有助於使用者評價政府會計主體的服務水平和履行職能的能力;應提供政府單位財務狀況及其變動情況信息;應提供政府單位實物資源和其他非財務資源及其尚可使用壽命的信息,包括能用來評價這些資源服務潛力的信息;應揭示對資源施加的法定限製和契約的限製,以及資源潛在損失的風險。
我國最新製定的《企業會計準則》(2006)中,把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也就是企業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歸結為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四大類,根據這一分類,結合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及高等學校非營利的特點,我們概括以下五類人員及單位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
①包括政府部門、單位和個人在內的出資人和捐資人。
②包括向學校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向學校提供貨物的供應商、對學校享有債權的其他單位在內的債權人。
③包括教育主管部門及財政、稅收、國有資產管理、審計、計劃統計等與學校聯係較為密切的綜合部門在內的相關政府宏觀管理部門。
④學校內部的管理部門和教職工等。
⑤可能是出資人,也可能不是出資人的學生及其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