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令106—107”對學校成本核算的影響是,美國“預算管理辦公室”(OfficeofManagementandBudget,簡稱OMB)修訂了教育機構的成本準則,使得由聯邦資助的教育機構、非營利組織、地方政府成本核算協調一致,重點統一了含義相同、名稱不同的三十多個成本概念。該法令由OMB以“A—21”號令(CircularsA—21)的形式頒布,主要是結合“公共法令106—107”的要求和“公認會計原則”,重新定義了教育機構的成本核算與主要概念。
(二)國內對教育成本確認與計量的研究
目前國內對於教育成本確認與計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思路:
(1)“調整法”思想
王耕博士從解決現行預算會計製度與成本核算之間的矛盾出發,采用了下述方法:
①總賬按照現行製度核算,並增設待攤費用、預提費用、折舊費用、累計折舊等四個科目,日常核算以權責發生製處理,期末按照收付實現製原則,通過編製調整表的形式對相應賬戶進行必要的調整,最終使期末總賬結果與收付實現製原則下的結果相一致;②在具體核算程序上可以比照企業。將一線教學活動視作基本生產部門,後勤部門視為輔助生產部門,校部管理部門視作廠部管理部門。在具體核算時,按照企業成本核算的原則,可以先按費用發生的用途和地點歸集費用,然後在采用交互分配法,在後勤部門間分配所發生的相關費用,再運用綜合結轉或分步結轉核算出產品成本,最後編製出產品成本報表。
可以說,王耕博士設計的核算方法在內容上已經相當完備,並且對諸如科研費用的分配、不同層次學生成本的認定等細節都有相應的解決辦法。與此相類似的處理方法是,在現有收付實現製的會計報表基礎上,通過分析收付實現製與權責發生製之間的差別,編製調整項目,將收付實現製的會計報表調整為權責發生製的會計報表。雖然方向相反,但基本思想相同。
(2)“雙軌製”方案
這種觀點是在學校已有的收付實現製會計核算方法以外,另外采用權責發生製模擬核算學校的業務,並且借鑒企業產品成本核算的原理來計量學校的教育成本。由於采用這種方法,需要對所發生的每一筆業務同時進行兩類核算,所以將其稱為“雙軌製”。
核算的主要內容包括:確定教育成本對象和教育成本計算期;設置教育成本核算科目和教育成本計算單;記錄、歸集、分配費用;計算教育成本;編製教育成本報表。這種方法主要參考企業產品成本核算方法進行:將全部費用分為教學與非教學費用,在教學費用中對本期和非本期的費用進行區分,並將本期費用按直接教學費用和公共教學費用進行區分,對教學費用進行必要的歸集與分配。
“雙軌製”的核算思想,對於在教育成本具體核算程序的研究方麵影響很大,近幾年來許多學者對學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依然是建立在袁博士的這一“雙軌製”思想框架上。
(3)“剝離與轉換”思路
崔邦焱博士的觀點是:可以在現行高等學校會計製度下,利用高校已有的會計資料,按照成本會計的核算原則,經過一係列的分析和轉換後,最終得到學生培養成本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