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和腦神經

腦位於顱腔內,由大腦、小腦、間腦、中腦、腦橋和延髓組成。中腦、腦橋和延髓三者合在一起看,好像是大腦半球的一個柄,被合稱為腦幹,也有的人認為間腦也應該包括在腦幹之內。當然,這隻是研究者們的劃分。間腦的大部分被大腦所覆蓋,下麵接著腦幹。小腦位於腦幹的後方。

一、腦幹

腦幹上接間腦,下接脊髓,脊部與小腦相連。從上往下看,中腦位於腦幹的上部,腦橋和腦髓分別位於中部和下部。

腦幹的內部結構和脊髓一樣也分為灰質和白質,但灰質和白質的分布情況卻跟脊髓不同。灰質大多集中在腦幹的背側,白質主要分布在腦幹的腹側和中央部分。腦幹的白質大部分是上行和下行的神經傳導束,是跟大腦、小腦和脊髓相互聯係的重要通路。腦幹的灰質由於被神經纖維束隔開,而分成為許多灰質塊,由於它是由神經元的細胞體聚集而成,所以被稱為神經核。這些神經核可分為兩類:感覺核和運動核,它們分別與第3對至第12對腦神經相連,支配有關器官的活動。

從腦幹的解剖位置和內部結構可以發現,腦幹也具有傳導作用。除此以外,來自大腦左、右半球的運動神經纖維通過延髓的時候,大部分神經纖維是左、右交叉的,也就是說,來自左側大腦半球的神經纖維通向身體的右側,來自右側大腦半球的神經纖維通向左側,分別支配身體對側的運動。

還有很多非常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也在腦幹中。比如,在腦髓和腦橋中有調節心血管活動、呼吸、吞咽、嘔吐等重要生命活動的反射中樞。延髓如果受到損傷,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腦幹跟人體的感覺、運動和植物功能的調節都有密切的關係。同時,腦幹還不斷地把身體受內、外刺激所產生的神經衝動傳入大腦皮層,使大腦維持“覺醒”狀態,這是人能夠產生注意力和其他意識活動的基礎。

二、間腦

間腦的大部分被大腦所覆蓋,下麵與腦幹相連。間腦主要由丘腦和下丘腦組成,在丘腦和下丘腦中,存在著上行和下行的神經傳導束,以及具有調節功能的神經核。

丘腦是人體傳入神經衝動的轉換站。來自全身各個感覺器的傳入神經纖維,除了嗅覺感受器的神經纖維以外,全部都在丘腦更換神經元,然後才會投射到大腦皮層的一定部位。丘腦是大腦皮層以下最高級的感覺中樞。這些傳入神經纖維來自感覺器,它們在到達丘腦以前已經交叉過了,這也就是說,來自身體左側感覺器的傳入神經纖維經過交叉到了右側,右側的神經纖維則到了左側。所以如果丘腦的某一側受到損傷(如腫瘤壓迫或血液供給障礙),就會導致側肢體發生感覺障礙或自發疼痛。

下丘腦在丘腦的前下方,是大腦皮層以下調節植物性神經活動的高級中樞,也是人體對環境刺激發生諸如喜、怒、哀、樂等情緒性反應的高級調節部位,還能對體溫、物質代謝起調節作用。另外,下丘腦還能控製垂體的內分泌活動,並可以通過垂體影響其他內分泌腺的分泌活動。

三、小腦

小腦位於腦幹背側,大腦的後下方。小腦的表麵凹凸不平,有許多凹下去的溝和隆起來的回。小腦的表層是灰質,叫做小腦皮層。小腦的內部是神經核和白質,這個神經核是由少數灰質形成的。小腦通過一些神經纖維束跟腦幹相連,並進一步跟大腦、脊髓發生聯係。

小腦的作用是協調人體的運動,保持人體平衡以及控製人體的肌肉收縮,如果一個人的小腦有病,他閉上眼睛站著時就會搖擺不定,走路時就會搖搖晃晃,當他運動時,也會非常笨拙,手腳極不協調,一些複雜的動作也難以完成。

四、大腦

大腦是中樞神經係統的最高級部分。人的大腦最發達,是進行思維和意識活動的器官,這是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不斷發展起來的。

大腦由左、右兩個大腦半球組成,這兩個大腦半球由神經纖維所構成的胼胝體互相連接起來。

和小腦表麵一樣,大腦半球表麵也有許多凹陷的溝(或叫裂)和隆起來的回,這些溝和回把大腦表麵分成四個葉,即額葉、頂葉、顳葉、枕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