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欣欣小心翼翼地生活著,她生怕自己再流出血,連走路都是輕輕地,慢慢地,可是有一天,欣欣削蘋果時,一不小心,將自己的手指割破了,鮮血滲了出來。欣欣看著自己的手指,哇的一下哭了起來。媽媽聽到哭聲,趕緊過來幫她包紮。“就這麼小的傷口,還哭,真是個膽小鬼。”媽媽批評她,欣欣哭得更響了。媽媽有些吃驚了,問她:“欣欣,別怕,流幾滴血,不會有事的。”欣欣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問:“真的嗎?我真的沒事嗎?趙小斌說我的血比別人少。”媽媽聽了,忍不住笑了。她跟欣欣這樣解釋:“欣欣你是有點輕微貧血。

但貧血並不是全身總血量的減少,隻是一定數量的血液中的紅細胞或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的標準。許多人都有輕微貧血,這並不可怕,隻要你注意加強營養和鍛煉,不會影響生活和學習的。”欣欣聽了,非常高興,告訴媽媽:“我再也不擔心血比別人少了。我也是個正常的孩子,和其他同學一樣。”

出血了怎麼辦

一、外傷及出血的急救處理

同學們經常在戶外活動,不小心會發生擦傷皮膚,跌傷跌破腿、胳膊的事故,造成出血。

小的擦傷跌傷如果傷口處理不當,可能會感染,甚至發生破傷風等嚴重後果。傷得重時,失血過多,會給身體造成嚴重危害。所以發生外傷及出血時,要立即止血並正確處理傷口。下麵向同學們介紹一些基本方法:

第一,如果傷口較小或較淺,應該先用涼開水或潔淨的自來水衝洗,但注意不要猛烈衝洗,以防衝掉已凝結的血塊。這血塊其實是血小板聚集成團與凝血塊為堵塞傷口止血而共同築起的“堤壩”。

第二,有時傷口中插入了玻璃片、刀片等異物,此時千萬不要壓迫、硬拔,可捏住傷口兩側邊緣擠攏,用消毒後的紗布、繃帶包紮住,然後立即去醫院請醫生處理。

第三,同學們受到碰撞、擊傷的損傷,像撞傷小腿、跌傷屁股,會出現皮下出血、腫痛的情況,此時可在傷處覆上消毒紗布,用冰袋冷敷半小時,再進行包紮。

第四,傷口有出血,可以用消毒紗布蓋住傷口,以壓迫10~20分鍾進行止血,然後用繃帶包紮。

不能用髒布、棉花等蓋住傷口,以免上麵的病菌侵入傷口導致感染。在請醫生處理前,不要自作主張塗抹藥物。

第五,如遇到傷口較大,出血呈噴射狀,用以上方法壓迫、包紮仍有血液滲出繃帶,就需要用力壓迫或以橡皮管緊紮住傷口近心端部位。“傷口近心端部位”,聽起來不那麼好懂。打個比方,如果手指尖流血不止,就可用另一隻手指捏住流血手指的下端,如果前臂大出血,就要用橡皮管緊紮住上臂的上三分之一處。如果小腿出血不止,就需要用橡皮管綁紮大腿中部並絞緊。邊止血,邊送往醫院。

二、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提高心髒的生理功能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心肌發達,心髒工作的潛力大,心輸出量大,則在進行長時間工作學習或勞動時能持久並充足地向身體供血,工作持續時間長。心髒能力弱,身體稍做運動或學習時間稍長,就會出現氣喘、心跳急促的現象,工作學習不能持久。參加鍛煉對提高心髒功能幫助很大。據統計,不經常鍛煉身體的人,遇到劇烈運動或體力勞動時,每分鍾的心輸出量最多能比平時增加五六倍,而經常鍛煉的人,心髒每分鍾輸血量最多能增加到將近十倍。可見,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能大大提高心髒能力,從而提高我們學習、工作的效率。

但是,喜歡運動的同學們也不能過度運動。運動時間過長,或者從事力不勝任的體力勞動,不僅不能鍛煉心髒,反而可能引起心髒功能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