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講過,血液循環的動力來自於心髒的跳動。血液循環的道路有兩條:體循環和肺循環,這兩種循環同時進行,並且相互連通。體循環的起點是左心室。從這裏開始,血液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動脈、毛細血管網、靜脈、最後彙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向右心房。這樣一條路線叫體循環。

體循環中,主動脈血管中的血液含有豐富的氧氣和養料。血液顏色鮮紅,叫動脈血。血液流經身體各部分組織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網時,就會把運載的養料和氧氣送給細胞,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會反向進入血液中,血液一路流去,養料、氧氣逐漸減少,二氧化碳及廢物逐漸增多,血液就會變得暗紅,就成為靜脈血,流回右心房。

從以上講述可以看出,體循環包含著卸下氧氣、養料的過程,那麼又通過什麼途徑給血液“裝載”氧氣的呢?這就得依靠肺循環。

肺循環從右心室開始,血液從這裏進入肺動脈,流經整個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內,再從肺靜脈流回左心室,這條循環路線叫做肺循環。

在肺循環中,肺動脈血管中流動的是氧氣少的靜脈血,靜脈血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時,跟肺泡裏的空氣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內,肺泡內的氧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合,經過氣體交換,暗紅色的靜脈血成為鮮紅色的動脈血,從肺靜脈又流回左心房。然後再進入體循環。

一般來說,安靜狀態下成人進行一次體循環的時間是11~13秒,完成一個肺循環需要5~7秒。

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會對血管壁造成側壓力。一般所說的血壓是指體循環的動脈血,這可使用血壓計在上臂肱動脈處測定。血壓的數值通常用××毫米汞柱表示。心髒收縮時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高數值,叫做收縮壓。正常人的收縮壓數值在100~140毫米汞柱之間。心髒舒張時,動脈血壓下降到的最低數值,叫做舒張壓。醫生用血壓計測量過血壓後,就使用一個分式把血壓數值記錄下來,如120/80毫米汞柱,分子代表收縮壓,分母代表舒張壓。

血壓隨年齡、性別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說,兒童的血壓比較低,以後隨年齡增加而逐漸增加。在15歲以前,男同學與女同學之間的血壓無明顯差別。過了15歲以後,同年齡男性的血壓比女性高。

同一個人在不同狀態下血壓也會有變化。運動、飯後或情緒激動的時候,血壓都會升高,而睡眠的時候血壓稍有下降。

如果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一般稱為高血壓。高血壓病多發生在中年人和老年人中。患高血壓的人常有頭暈、頭痛症狀;嚴重時會導致“腦溢血”。

如果收縮壓低於8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40毫米汞柱,一般稱為低血壓。患有低血壓,常有頭昏的症狀。

前麵說過,心率是心髒在單位時間內心跳的次數。心率能在脈搏上反映出來,二者大小相同。脈搏的形成是這樣:心髒收縮時,左心室將血射入主動脈,主動脈管壁會相應地先擴張,後回縮,一張一縮,像波浪一樣沿動脈管向遠處傳遞,就形成了脈搏。測定脈搏次數的部位一般在手腕處。我們把手指放在腕部的橈動脈處,就可以摸到脈搏。

測定脈搏在中醫上叫“切脈”,人體某一器官有病,常會使心髒的跳動快慢、強弱發生變化,並表現在脈搏上。有經驗的中醫給病人“切脈”,推知心髒和其他器官的健康狀況。

古時候人們在生活中發現一個人大量失血會損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於是就猜想給失血過多的人注入羊血或人血也許能救治病人,卻屢屢失敗。直到後來,科學家發現人們的血型並不相同,不同血型的人之間不適合進行輸血。血型不合,輸血後紅細胞會凝集成閉,阻礙血液循環,嚴重影響受血者身體,甚至導致死亡。

早在1900年,奧地利醫學家蘭斯太納發現,在人類的紅細胞中含有能引起血細胞互相凝集的物質,叫凝集原,有兩種,一種叫A凝集原,一種叫B凝集原。人類的血清中則含有與兩種凝聚原相對抗的兩種凝集素,分別是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