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公文寫作技巧解疑(34)(3 / 3)

寫好彙報提綱的要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要講求針對性

撰寫彙報提綱,一定要緊緊圍繞上級要求和會議內容來確定彙報的重點是什麼;如何進行材料的組織;先後順序如何等。要防止重點不明的現象,更不能“跑題”,答非所問。

(2)要正確使用彙報的人稱

如果彙報人是本單位的一員,則采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去寫;如係上級機關委派的工作組到某係統、某單位進行調研,由有關人員向上級機關作出彙報,則用第三人稱的口吻進行敘寫。

(3)要處理好內容表達的詳略

彙報提綱有詳略之分,其中簡略的提綱比較概括,一般隻列明每個問題的要點,是一些粗線條的“框框”;詳細的提綱內容相對較為具體,一般既有“綱”,又有“目”,包括有關的事例、數據、政策與理論依據、引語等,它們各自以“目”(或稱“點”)的形式出現,俟彙報時由彙報人將其有機地“綴連”起來,形成一篇完整的彙報材料。對於提綱的詳略應當根據會議或問題的性質、內容的重要程度酌情確定,而且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的發展變化隨時進行調整,使之不斷趨於完善。

319.怎樣寫好“建議”?

【解答】“建議”是為了開展某項重要工作或活動的需要,向有關方麵提出建設性意見時所使用的一種公文。建議的內容一旦被采納,將會在一定的範圍內產生相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利於推動工作的深入開展。

從實踐來看,黨的機關需要向人大機關提出建議。我國《憲法》中明確規定:“審查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重要職權。同時,《黨章》又規定,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因此,就有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提請全國人大審批,既不能是“決議”“決定”,也不能是“指示”“規定”,也不宜用“通知”,這樣,使用“建議”就顯得頗為適宜。

建議的內容結構一般由標題、正文和結尾三部分組成。

(1)標題

建議的標題通常應當載明提出建議的機關或單位名稱、建議內容和文種三個要素,如《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正文

這部分是建議的核心,應寫得完整、具體、明確。一般要先寫提出建議的緣起,即為什麼要提出建議,有何針對性,用以說明所提建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此作為行文的引言,旨在給人以概括的了解;接下去進入建議的實質性內容,要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具體的意見或辦法、措施、途徑等。如果內容較多,應采用分條列目或者分部分的結構形式,以清眉目。例如,《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一文,在開頭簡要的引言之後,列述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深化體製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深入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為實現‘十一五’規劃而奮鬥”等10個專題,總計46個條目,而且前後貫通,銜接緊密,構成一個整體。

(3)結尾

用以表達提出建議的機關或單位的希望或要求。有時也可省略這部分內容,以求簡潔。

寫好建議的要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要注意建議和意見的區別

建議和意見,從其各自的使用情況來看,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但也不可混淆不分。從文種的地位上看,意見現為黨和國家兩大公文法規中所規定的重要種類之一,而建議則不是,隻屬於一種事務性公文;從實際使用的情況來看,當今意見文種的使用頻率呈現出越來越高的趨勢,而建議則相對較少。

二是要講求現實性和針對性

提出建議應當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嚴肅、認真地搞好調查研究,發現急待解決的問題,然後再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這樣才能對實際工作起到推動作用。

三是所列條目應該明確、具體、清晰

令接受建議者一目了然。不可流於空泛,或者失之抽象籠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