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有吸引力——情理相宜,理在情中
講演的目的十分明確,缺乏突出、深刻的主題就失去了應有的功能。要緊緊圍繞主題,選擇具體生動、易於理解、說服力和鼓動力強的材料,從而以愛憎分明的情感打動聽眾。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論語·雍也》)講演詞無論是引用史例,聯係現實,還是舉出實例,加以議論,都要情真意切,寓理於情,把敘事、說理和抒情緊密地結合起來。講演詞的內容要充實、新穎,切忌陳舊空洞。以《為人民服務》這篇精美絕妙的演講詞為例,無論是開頭還是結尾,全文五段文字都緊扣在“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大字上,而且在這短短的幾百字中可以說字裏行間無不充滿著愛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無論是引用史例、聯係現實,還是舉出實例,加以議論,都是情真意切,寓理於情,以情感去打動聽眾。以第二段為例,作者引用司馬遷非常富於哲理的名言,然後愛憎分明、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對待死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作者把為人民利益而死比作“重於泰山”,反之視為“輕於鴻毛”,並讚譽張思德的死“比泰山還重”。再如末尾一段,更是對主題的進一步深化,是革命領袖對每一位革命者深厚感情的表達。
第二,有控製力——條理清晰,跌宕起伏
講演詞的結構設計要周密而精巧,完整而靈活,這樣才會更好地產生控製力量。優秀的講演詞,尤其要在層次清楚的同時,有張有弛,有起有伏,體現個性。講演詞的開頭、結尾感情色彩濃,哲理性強,要特別下功夫寫好。開頭應起到定調提神的作用,或點提式,開門見山,一語驚人;或說明式,交代背景、說明目的;或概括式,揭示內容,精辟議論;或渲染式,娓娓道來,“小題大做”;或提問式,欲擒故縱,引起思考;或導引式,引用名言,導出主旨。結尾要起到一個耐人尋味的作用,應自然收束,或總結要點,一錘定音;或展望未來,鼓舞鬥誌;或激情號召,增加氣勢;或幽默作結,引人回味;或引用詩句,恰當貼切。例如,《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文,作者在介紹會議背景時,在篇章布局上十分精彩地運用了“層遞”與“頂真”相結合的手法。如第二個自然段的末尾是:“我們的會議是一個全國人民大團結的會議”,而第三段的開頭語正與前段末尾相銜接:“這種全國人民大團結之所以能夠成功”,第三段的末尾句是“召開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又與下句的開頭語相遞進:“所以稱為政治協商會議”,第四段的末尾句與第五段的開頭句又緊密相互銜接在一起,說明今天的政治協商會議是新的人民的政治協商會議。這部分內容首尾相接、層層遞進、順流直下、邏輯嚴密。
第三,有感染力——通俗易懂,形象生動
講演詞的美學功能很重要的一個方麵是語言的感染力。語言要口語化,明白曉暢,生動悅耳。要使用多種修辭手段,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概念的東西形象化。盡可能地做到散文詩化,使之具有音樂美。要努力避免從議論到議論的空洞說教或脫離實際的抒情。在寫法上,注意虛寫與實寫並用,即直接寫與間接寫相結合。直接寫,就是表達主旨內容的直接論述;間接寫,就是寫作上的烘托法。通過對其他事物在形體或精神上同論題所限定主旨相似或合拍點的論述,間接突出講演主題。這樣就能用形象的事物闡述深刻的道理,向聽眾描述形象的雕塑式的畫麵,但也要適可而止。如《為人民服務》一文,不僅語言通俗易懂,而且多處使用修辭,使講演詞顯得十分生動,“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隻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誤的”,運用的就是“對比”。“泰山”“鴻毛”以及“五湖四海”等使用的是“比喻”和成語。“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以及“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等,又是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總之,《為人民服務》篇幅簡短、感情充沛、富於哲理、文脈清晰、邏輯嚴密,是當代政治講演詞中光芒四射的精品佳作。
313.怎樣寫好“專用書信”?
【解答】這裏講的“專用書信”,是特指為執行公務而使用的便函(如以電報形式發出即為電文)。專用書信的種類很多,像介紹信、證明信、邀請信、保證書、倡議書、敦促書、感謝信、表揚信、祝賀信(賀電)、慰問信(電)、建議書、公開信及唁電等。
專用書信與其他公文相比,它的突出特點是:一是“短”——一般篇幅都比較短小;二是“專”——用途專一,範圍特定;三是“快”——成文簡便,傳遞迅速;四是“多”——在大量的公文中,要屬專用書信數量最多;五是“活”——公文中的“輕騎兵”,用途靈活,對上、對下,對組織、對個人均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