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要新,標題要活
開展工作研究的目的,在於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難題或新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認識事物的內在運動規律,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此,我們必須選擇那些具有新意的問題以及工作中新出現的問題,這樣研究出來的成果對工作和生產勢必帶來新的開拓。“工作研究”的標題,應當區別於一般公文的標題樣式,既要深刻獨到,又要新穎活潑。
析因探源,以求良策
“工作研究”在結構上一般包括三個方麵:一是開頭部分一般首先擺出矛盾、提出問題,所提問題要具體、明確,不要以虛代實、以假當真、模糊不清;二是析因探源,這是工作研究的核心部分,研究,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問題析因探源、理清脈絡、推導緣由、找出症結、明確認識,以便對症下藥,引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三是求得良策,這是工作研究的落腳點。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提出意見或措施,主張要鮮明、簡潔,可信可行。
注重實際,講究科學
沒有深入的調查,不占有充分的材料,研究就失去了堅實的基礎;不鑽研理論政策,不善於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研究就難以順利展開;不敢於打破舊框框,進行創造性的開拓,研究就結不出新鮮的果實。因此,在研究中必須注重實際,對問題要進行全麵的、辯證的分析。同時,“工作研究”還要從全局出發,考慮問題要顧及左鄰右舍,一個問題的解決,要看到它的長期效果,情況變化了,要考慮到應變的措施,不可“頭痛醫頭、腳痛治腳”,或“一個藥方常年使用”,以防研究問題的片麵性與教條化。
312.怎樣寫好“公務講演詞”?
【解答】“公務講演詞”是指在會議或集會期間用於講話或演說的預先擬製的文字底稿。與其他公務應用文相比,這種公文具有特殊性,突出表現為它的運行不像其他文種那樣終結於送達或張貼過程的結束,而是終結於講話或演說過程的結束。此外,其所體現出來的媒介的聲音性(靠有聲語言向受眾傳遞信息)、反饋的直接性、特定的對象性以及適度的情感性等特點,也使之與其他諸多公務應用文明顯區別開來。
公務講演詞是一個較為龐大的公文組群,它包括在各種公務活動中使用的歡迎詞、歡送詞、祝酒辭、賀詞、悼詞、祝壽詞、演說詞以及會議的開幕詞、閉幕詞,等等,其中尤以會議的開幕詞、閉幕詞、演說詞等最為常用,也最具有代表性。
公務講演詞不同於大會工作報告。其中前者往往是講演者就某個問題發表意見,提出看法和主張,表明觀點和態度,更多地包含著個人的情感;而後者則往往是代表機關的意誌,總結、部署一項或一個時期的工作,是經集體審議通過的,一經下發,就具有指示性質或行政約束力。此外,公務講演詞也不同於個人講演詞和學術講演詞,其無論是在使用主體還是在寫作要求方麵都有獨具的特性。公務講演詞代表著一個機關或組織,必須體現黨和國家的意誌,而個人講演詞和學術講演詞代表的是講演者個人的見解和主張,即通常所說的“文責自負”。
公務講演詞的結構包括標題、開頭、主體與結尾等幾個部分,其各自的寫作技法如下。
(1)標題
主要有三種寫法:
一是點明中心的標題。如溫家寶總理在全國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其標題是《深化土地管理製度改革,依法切實加強土地管理》,這個標題十分鮮明地點明了這篇講話的中心內容。
二是直接使用××同誌講話的標題。它是由講話人的姓名、會議名稱及“講話”組成,如《胡錦濤在紀念毛澤東同誌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胡錦濤在慶祝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的講話》。
三是揭示主旨的標題。出自於偉人毛澤東之手的許許多多講演詞,其標題都緊扣中心,表明主旨,而且有的還使用“比喻”“設問”“引用”等修辭手法,既形象生動又精巧別致。如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所作的閉幕詞——《愚公移山》,就是引用寓言故事而成,使人一聽一看就把握了全文的中心,耳目為之一新。毛澤東於1949年9月21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所作的開幕詞——《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非常簡短的8個字,既形象生動又含義深遠,特別是一個“站”字精彩無比,發人深省,它表明中國人民飽受欺壓、剝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長期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已被搬掉,中國人民開始昂首挺胸、揚眉吐氣,一個巨人在960萬平方公裏的大地上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