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生活心理學:日常瑣事帶你走入心理世界(1)(3 / 3)

心靈感悟

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要思前顧後、三心二意,更不要提前在心裏預測事情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隻要一心一意地做好眼前的事情,便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蔡戈尼效應:掌控自我,享受平衡生活的樂趣

“蔡戈尼效應”是以著名的心理學家蔡戈尼命名的,該效應主要說明人們容易走入極端,過分地強迫自己,試圖一氣嗬成地完成未完成的工作,後被人們總結為:人們天生具有辦事有始有終的內在驅動力,如果欲完成的任務沒有完成,內心便會產生強烈的不適感,驅使其忽略其他的事情來繼續該項工作,直到欲完成的動機得到滿足。

為了進一步解釋人們的這種心理現象,蔡戈尼在1927年曾做過如下的實驗。

參與實驗的人員被分為甲乙兩組,他們要求在同樣的時間內演算相同的數學題,其中甲組順利演算完畢,乙組則在演算中途被下令停止演算。實驗結束後,他讓甲乙兩組分別回憶演算的題目,最終的結果是:未完成演算的乙組對該項數學測試中的題目記憶程度,明顯優於完成測試的甲組。這個實驗說明:人們對未完成的東西,心理會產生深刻的留存記憶,讓人們對此久擱不下,直到完成後才能夠得到滿足,放鬆自己。

蔡戈尼效應讓人們深刻地懂得:雖然人們在麵對各種問題時,內心深處會產生完成的欲望和衝動,這利於人們做事情時的善始善終,但如果內心的這種驅動力得不到合理的控製和平衡,人們便會因此走向極端,產生憂慮、焦慮、不安、難以入睡等精神上的困擾,進而影響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

董嘉祥是一位非常敬業的律師,在他心中,當事人的事情永遠是最重要的。每次當他接到一個新的官司時,他總會拚命地工作,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在他眼裏幾乎沒有雙休日,一年到頭休息的時間可以數過來的屈指可數。

有兩次,同事們邀請他舉行集體活動,但他頭都不抬,隻說了一句“我很忙”,便繼續工作,同事們隻好搖搖頭離開了,以後無論公司舉行什麼樣的活動,再也沒有人叫他了。高中同學組織聚會,起初老同學打電話邀請他時,他總以工作繁忙拒絕對方,後來班長親自出麵請他,他才去參加聚會,可就在大家還沒吃完飯的時候,他急急忙忙地和幾位熟悉的同學說手頭的工作還沒做完,便匆匆離去了。

後來有一次,他正好外出,想讓同事幫忙打印一份文件給上司,可他撥打的好幾個電話號竟然都是空號,他不記得是他存錯了號碼還是同事換號沒有告訴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人後,對方還不情願地說:“好吧!”便把電話掛斷了,他在一刹那感到自己非常孤獨。

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掌握一個度,否則便易出現畫蛇添足、物極必反的作用,例如,你看見同事衣服的扣子開,隻需提醒一下便可以了,如果非要幫人家扣上,那就過了頭;領導出現了失誤,發現後暗示一下便可以了,如果非在眾目睽睽之下提出,就過了頭;超市中有免費試用的香水,噴幾下便可以了,如果非要將整瓶香水噴完,就過了頭……這些生活中的常見事情,足以說明生活需要掌握一個平衡性。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益激烈,現代人對待工作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但同時也給人們帶去了嚴重的負麵影響,他們在過度的忙碌中,失去了興趣、愛好,失去了與朋友相處的時間,錯過了與同事交往的機會,同時,他們的情緒和精神狀態,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完成欲望,在欲望驅使下,事情一日完不成,人們便一日得不到解脫,對於這一點,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能夠說明,倘若你正在寫博客,寫到一半的時候,你的家人忽然叫你去吃飯,你會本能地答應道:“等一下,馬上就好。”或者星期天你已經準備好出去玩籃球,忽然兒子從房間內跑出來,吵鬧著讓你陪他去放風箏,你多半會說:“好兒子,聽話,你看爸爸都換上了球服,準備出去打球了,咱們下周再放風箏吧!”蔡戈尼效應告訴人們:生活中要學會放鬆自己的生活,平衡自己的內心

世界,不要讓忙碌的工作擾亂了自己的生活,不要讓一氣嗬成的不滿足心理摧毀了你的健康。生活經驗還告訴人們:興趣一旦變成狂熱,就可能是一個危險因子的信號,這些逐漸完成的驅動力將會主宰你的消遣活動。